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要闻>

 一分钟生产7双鞋子 记者走进巨一集团感受智能制鞋流水线

一分钟生产7双鞋子 记者走进巨一集团感受智能制鞋流水线

2019-12-03

来源:浙江新闻

作者:

在一台电脑激光机前,一位员工把鞋面放在平台上,平台下方就自动喷射出激光光束,不到10秒钟就打出了109个针眼大小的小孔。

这是记者近日在巨一集团鞋业生产车间看到的情景。

模压、粘合、组装……一分钟生产7双鞋子,成品合格率达98%。

这是温州巨一集团制鞋流水线的效率。

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龙头企业,自实施“机器换人”以来,巨一集团已经尝到了不少“甜头”,这几年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了15%,生产成本降低了5-8%,产品合格率也从原来的95%提高到98%。如今,巨一年生产能力达到了1500万双鞋

如何让企业在新常态下保持竞争力?显然,转型升级是必由之路,更是温州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机器换人”换出效益换来人心

看温州传统优势行业如何转型升级,鞋革行业是一个重要样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温州鞋革行业积极探索智能制造道路。不同于工业品制造,制鞋的工业化和智能化程度一直不高。但温州大型鞋企和世界制鞋龙头意大利直接对接,在设备自动化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比如成立于1988年的温州巨一集团,是温州市最早推行“机器换人”的企业之一。上世纪90年代,巨一集团引进了温州第一条意大利生产流水线,迈开了转型升级的步伐。近年来,更是以每年3000万元的技改投入持续实施“机器换人”,企业机器化水平已接近60%。

2010年开始,巨一集团率先引入电脑激光机、电脑针车等自动化设备,用于鞋靴部件加工,实现多道工序同时完成,提高效率和产量。目前,巨一集团20多条针车线,每条都有5台至6台电脑针车。实现机器换人后,既减少了用工需求,又使针车流水线生产效率提高了30%,产品的质量合格率有了极大提升。

“这个是从意大利进口的切割机,一台就价值近百万。”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会长、巨一集团董事长潘建中说,尽管价值不菲但很划算。由于切割机集排版优化和切割为一体,省去了开发制作刀模的工序。加上设计后,每个皮块间仅隔1毫米,材料的利用率也比传统裁断机高出了5-10%。同时,精准快速的“工作效率”,则让它每天的工作量足以抵7个普工。

随着企业招工越来越难,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其他鞋企也开始探寻“机器换人”之路,对传统的制鞋工艺和流程进行全面改造,提升企业竞争力。“机器换人”正在温州鞋革业“漫步”……

又比如康奈早在十年前就从意大利直接进口了切割机,当时单价超过50万元,在行业内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在此之前,温州市所有鞋企都是用人工手工切割。如何在一整张皮革上,更高效率地切割出一双鞋子不同部位需要的皮料,使皮料最省,全靠工人的经验与手艺。

随着劳动力成本、土地、原材料等要素制约趋紧,如何走出经济低增长的陷阱,成为重塑温州制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温州大力引导帮扶企业“机器换人”,不断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实现减员、减能、减污和减耗,实现生产率和优质品率的大幅提升,“机器换人”正换出一片发展新天地。

引领“中国鞋都”向“世界鞋都”转型

温州市鞋革协会现有会员企业4900多家,去年行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在温州传统优势产业中占据较大的权重。“我们这个行业经过几十年的沉淀,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与影响力。”潘建中若有所思。

和多数企业家不同,潘建中的办公室就设在一楼。用他的话讲,这代表了巨一集团“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的文化,也是个人追求“接地气”的一种需求。

“接地气”实际上也是温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之一。

温州鞋革的优势在哪里?“高度集聚的产业链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们都说世界鞋业看中国,而中国的主要鞋业基地有四个,广东、四川、福建和温州。温州是四大基地中唯一一个以地市为单位的产业集聚区,这就是产业高度集聚最直观的表现。”

与此同时,潘建中也看到了温州鞋革产业发展同样面临不少瓶颈。作为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会长,潘建中专注于如何推动行业转型发展。“企业发展智能制造应该注意几个关键问题:第一、企业智能制造的产品是什么,是否有市场;第二、不要着急上线自动化,而要先把基础工作做好;第三、培训相关人才非常重要。”潘建中说。

专家点评

温州大学商学院教授张一力

找准企业自身的痛点,进行相应的创新改造

智能制造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经历的阶段,以巨一集团为代表的温州传统鞋服企业,近些年已经逐渐开始开始掌握和使用3D打印、自动测量、激光裁剪、“机器换人”等高新技术。在我看来,这些新技术融入到传统企业转型升级中,是一个很自然的迭代过程。

虽然智能制造是一种趋势,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一定要用最新和最好的技术。智能制造新技术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而言,应当有不同的应对之道。原则上,应当鼓励大企业率先示范。温州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的智能制造等转型是一定需要根据企业的痛点来进行,比如,鞋企业往往需要很多人工,所以其痛点就需要聚焦机器换人问题。这样做成功了,其成本也就随之降低,效益也自然提升。当然,智能制造的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必然会水涨船高。对中小型企业来说,它们可以学习和模仿大企业的转型方式,但不能完全照搬大企业的路径,而是应该找准企业自身的痛点而进行相应的创新。比如小规模的鞋服企业,会更加注重设计和打板,就可以尝试3D设计相关的新技术。

总而言之,每个企业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诸如“机器换人”等智能制造是发展趋势,既是现代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自身竞争力的内在需要。企业需要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技术及其转型模式。符合市场需求,才能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助力企业效益的提升。

赶快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收藏:

分享:

Copyright 1998-2015 chinaleather.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10008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