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24年第6期>

 封面人物:做真科研,育新人才,推动行业致远发展 ——记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彭必雨

封面人物:做真科研,育新人才,推动行业致远发展 ——记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彭必雨

2024-09-23

来源:《北京皮革》

作者:文/ 本刊编辑部


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
中国皮革行业杰出人物
中国皮革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皮革协会科技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

《皮革科学与工程》杂志主编

彭必雨主要从事皮革化学与工程、酶工程与制革生物技术、生态皮革与绿色皮革化学品、蛋白质功能与制革废弃物高值利用等领域的研发和人才培养工作。

作为负责人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合作等项目100余项,在清洁制革技术、绿色皮革化学品,特别是制革生物技术及关键酶制剂等方面取得了多项具有较高水平和影响力的成果,并成功进行了产业化,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对推动我国制革清洁技术和皮革化学品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相关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科研奖励。

他积极投身于皮革工程人才的培养,担任国家虚拟仿真实验创新教学联盟轻工类专业委员会主任、四川省化工制药与轻工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四川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工科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承担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教学奖励,获宝钢优秀教师奖、天府青城计划教育领军人才等荣誉。

2005—2006 年在Texas Tech. University,USA 做博士后和访问学者

2006 年彭必雨(后排右一)与合作导师美国皮革化学家协会前主席Dennis C. Shelly(后排左一)访问美国农业部东部研究中心(ERRC)


师承巨匠 传皮革大师薪火

彭必雨于1987年考入成都科技大学(现四川大学)皮革工程专业,1991年以年级第一的优异成绩成为皮革专业第一个保送研究生,师从张扬教授研究清洁脱毛浸灰技术及材料。1994年6月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开启了在皮革领域科研和教学的职业生涯。1995—1999年,师从中国皮革工业科技先导何先祺教授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新型钛鞣技术及机理。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前往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Texas Tech. University,TTU)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和皮革研究所做博士后和访问学者,在合


作导师美国皮革化学家协会前主席Dennis C. Shelly的指导下,进行胶原纤维的利用及酶固定化等研究工作。有幸在求学阶段和学术成长期遇到了皮革领域的国内外大师,不仅为其学术和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受到大师们谦虚、务实、创新等精神的熏陶,坚定了为皮革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作贡献的决心,并培养了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


科研唯真 促行业技术自强

三十年来,彭必雨教授始终坚持科研要面向经济主战场,以解决行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坚持做真正有用的科研,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把成果应用于行业的发展上。为了解行业实际的技术需求,找准企业亟需的关键技术问题和行业痛点问题,彭必雨一直保持着深入企业一线的工作习惯,在1994—2016年间的20多年中,每年在企业的工作时间至少在3个月以上。自2017年开始担任学院副院长和院长,他仍然保持经常到企业考察调研的习惯,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和科技需求,带领团队针对性地开展科研工作,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服务于行业发展。

1991—1994年,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针对国内在制革准备工段关键助剂缺乏,主要依靠进口的问题,在张扬教授的指导下,开展了清洁脱毛、浸灰材料的研发,成功开发了性能优越的脱毛浸灰助剂,并成功转化为生产,弥补了该类产品国内的空白,目前该产品仍然在生产销售。攻读博士期间,从事新型钛鞣剂、鞣法和鞣制机理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后来在美国德州理工大学留学期间,继续进行了深入研究,鞣革的收缩温度超过100℃,成革性能与铬鞣革相当,研究成果被TTU学校网站公开报道,并于2006年6月在美国皮革化学家协会第102届年会上做大会报告。

自2000年开始,主要从事制革生物技术和酶制剂的研究,在国家“863”和“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与四川达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制革用系列复合酶制剂”产品,专家鉴定意见为“所开发的产品填补了国内高品质制革专用酶制剂的空白,产品的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获四川省2005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果的转化使我国制革高品质复合酶制剂产品从无到有,打破了国外公司该类产品在我国皮革行业的垄断地位,并使国外酶制剂在国内售价平均降低50%。为解决高端皮革原酶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彭必雨教授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皮革关键酶制剂与生物技术及应用示范”,联合云南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和江南大学等工业酶研发团队,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革用蛋白酶、脂肪酶和糖苷酶等三大类7种原酶及六大类30多种皮革复合酶制剂,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建立了较完善的皮革酶产品体系,为清洁化制革生物技术的构建和实施建立了关键酶制剂产品的支撑。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项目展示

利用自主开发的皮革酶制剂,开发了基于多酶协同作用的酶脱毛、酶纤维分散、无铵软化、高效蓝湿革软化和酶脱脂技术等制革单元生物技术及其在牛皮沙发革、鞋面革和汽车坐垫革生产中的集成应用技术,解决了酶脱毛鞋面革易松面和烂面的技术难题,并实现了制革过程中硫化物和石灰用量减少75%以上, COD、氨氮、硫化物、悬浮物等主要污染物的产生量降低65%以上。“基于酶作用的制革污染物源头控制技术及关键酶制剂的创制”项目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率团队在浙江通天星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技术合作

率团队在江苏南海皮厂有限公司进行技术合作

针对我国皮革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和高端生态皮革产品研发和推广过程中面临的关键绿色皮革化学品缺乏、进口依赖度高的问题,彭必雨带领团队突破了皮革绿色化学品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瓶颈”问题,开发了准备工段助剂产品、无盐-高铬吸收助剂、生态皮革复鞣剂、加脂剂和涂饰剂等系列制革绿色化学品的生产及应用技术,在四川达威科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转化,促进了该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其牵头开发的皮革化学品已实现销售超过20亿元,推动了我国皮革化学品研发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提升了国内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参加制革产业集群生态循环论坛


躬耕杏坛 奏立德树人弦歌

彭必雨教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将立德树人潜移默化于课堂教学内外,发挥教师、导师的榜样作用,以自身的严谨治学态度、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感染学生,如“微光”引路,助力学生们前行,是学生心目中的良师益友。

从教三十年来,彭必雨教授始终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主讲了《制革工艺学》等8门课程。秉持“立德树人、价值塑造,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立足基础、激发创新”的教学理念,带领课程团队,持续开展基于“立德树人-目标重塑-资源整合-方法重构-优化评价”全链条的创新教学设计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讲的课程特色鲜明,教学效果好,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四川省一流本科课程、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四川省高阶课程。

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探究式- 小班化”教学


砥砺改革 育轻工转型新人

从事本科教育教学管理工作16年(从教学系副主任、副院长到院长),彭必雨教授高质量组织了学院一流专业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主持了教育部新工科建设等教改项目10余项,以培养能适应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趋势和新要求的人才为目标,围绕国家“双碳”目标,以生物质替代化石资源的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学院现有的学科专业基础,积极探索传统工科专业的新工科建设路径。在石碧院士的带领下,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名师领衔的“生物质科学与工程”创新实验班,建立了轻工类专业新工科改革的范式,相关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以金课、金师、高质量教材建设和教师教学胜任力提升等为抓手,推进学院本科教育教学的质量革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现了学院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个)和工科专业(3个)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全覆盖,组织建设了国家级金课4门,省级金课12门。

参加第五届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论坛,并作大会特邀报告

在全国轻工类院校院长论坛上作大会报告


重视教学梯队的建设,建立了包括“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指导帮扶-教学胜任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等环节的青年教师培养规范,通过“以教促研、以研兴教、教研相长”提升青年教师综合能力和教学水平,涌现出一批热爱教学,并积极投身于教学的年青老师,在国家级和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等教学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率团到南方科技大学进行交流访问

四川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皮革方向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但是,也面临着较严峻的挑战和亟需升级改造的任务。围绕新业态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如何为行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产生高水平成果,高质量服务于行业的科技自立自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自担任学院院长以来,在石碧院士的指导下,他组织老师积极探索皮革学科的改革方向和建设途径。确定了川大皮革学科的新工科发展的两个重点方向,一是瞄准皮革行业绿色/智能制造和产品功能化/生态化的高质量发展需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二是围绕国家“双碳”目标、以生物质替代化石资源的国家重大需求,开展资源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率团到香港理工大学进行交流访问

彭必雨说,创新是皮革行业发展的源动力,行业的创新发展依赖于人才的培养。不可置疑的是,我国皮革行业近30年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内几所设置皮革专业的高校培养的人才。

但是,皮革企业对大学生的吸引力明显减小,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制革企业可能又恢复到“师傅带徒弟”的技术传承模式,因此,如何增加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或者如何为行业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引起高校和行业的共同重视。




责任编辑人:王宵宵

赶快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收藏:

分享:

Copyright 1998-2015 chinaleather.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10008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