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新闻>

 古今皮匠:从周礼韦氏到今日手工大师

古今皮匠:从周礼韦氏到今日手工大师

2024-09-27

来源:百家号:张长知识

作者:

“皮匠”一词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含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从古代社会中的官职到现代社会的手工艺人,皮匠的角色和地位经历了显著的变迁。本文将探讨皮匠最初的指代以及其如何随着时间演变成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职业。


皮匠的古义:周礼之下的韦氏

在中华文明早期,“皮匠”并非一个普遍意义上的职业名称,而是特指一种特定的社会角色——“韦氏”。根据《周礼·考工记》记载,在周朝时期,负责处理皮革工作的工匠被称为“韦氏”,这是当时众多手工业者之一种,专司硝制皮革及制作皮制品。这些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制造战甲、马具等军事用品,同时也涵盖了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皮革物品。由于皮革制品对于军队装备和个人生活都至关重要,因此从事这项工作的韦氏在当时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从韦氏到皮匠:职业身份的变化

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进入封建社会之后,“韦氏”的称谓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更为通俗易懂的“皮匠”。此时的皮匠不再局限于为贵族阶层服务,而是成为了一个更加广泛存在的职业群体。他们不仅继续承担着制作军需物资的任务,也开始大量生产面向普通民众的商品如鞋子、衣物等。这一转变标志着皮匠由专门服务于上层阶级转向了更广泛的市场需求,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业体系和技术传统。


现代意义下的皮匠

到了近现代,随着工业化进程加快和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皮匠”的定义再次发生了变化。如今当我们提到“皮匠”时,更多是指那些以手工技艺为基础,专注于皮革制品设计与生产的专业人士。这其中包括了鞋匠、箱包制作师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皮革工艺品创作者。尽管现代化生产设备已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在某些领域内,纯手工打造的产品仍然备受青睐,因为它们往往蕴含着难以复制的独特美感和温度。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谚语背后的智慧

中国有句广为人知的成语叫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用来形容集体智慧的力量。关于这句成语中“皮匠”的解释存在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这里的“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误传。“裨将”指的是古代军队中辅助主将作战的副指挥官。该成语意指即便不是顶尖人才,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也能完成伟大的事业。另一种观点则指出,这里所说的“皮匠”可能是指古代戏曲表演中使用皮影戏道具的人。无论是哪种解释,这个表达都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普通人通过共同努力所能达到的高度。


从最初作为周朝时期专门负责皮革加工的官职“韦氏”,到后来发展成为涵盖范围更广的手工业者“皮匠”,再到今天代表着精湛手工技艺的专业人士,“皮匠”这一词汇见证了中国数千年间社会结构和技术进步的巨大变迁。无论是在哪个历史阶段,“皮匠”都是连接着实用需求与艺术创造之间桥梁的重要角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责任编辑人:樊永红

赶快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收藏:

分享:

Copyright 1998-2015 chinaleather.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10008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