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北京举办的外贸优品中华行西单大悦城展销会上,来自平湖的新秀集团的展位前,前来洽谈的新老客户摩肩接踵。
“我们的小方块和前开口设计,非常符合国内消费者的胃口。”新秀集团董事局主席施纪鸿颇为兴奋。
同一天,第137届广交会在广州琶洲展馆如约启幕。作为箱包行业全国最大的参展商之一,新秀集团也正在为参加广交会三期积极筹备。
而在距离北京、广州1000多公里的平湖新秀集团生产基地内,智能生产线上的纳米拉杆箱正“鱼贯而出”,即将“奔”向中东……
“打铁还需自身硬”
时间倒回到1998年。
广州流花展馆,第83届广交会上,一位拄拐杖的智利老人缓缓走过逼仄的过道。新秀集团总经理赵胜梅缩在仅半个展位的角落,把唯一的椅子搬到门口,“您进来坐会儿?”
谁也没想到,这份善意竟叩开了中国箱包出海的大门——老人当场签下两个高柜订单,让这家平湖的小厂从此踏上了国际赛道。
“当时没抱希望,唯一觉得还可以的只有那款牛仔布箱包。”赵胜梅回忆说。
当智利客商带着订单返场时,几乎要把缝纫机踩出火星子的场景,至今还刻在老员工记忆里。27年弹指一挥间,新秀集团产品已经远销68个国家,累计销售箱包8000万只,成为中国箱包行业首屈一指的标杆企业。
昨天上午,在新秀集团的实验室内,工程师正在测试新型纳米粒子造粒工艺。“这种材料超轻环保、防水耐污。”新秀集团NEWCOM悠客品牌经理车明馨介绍。说话间,她轻松举起一只云朵造型的拉杆箱,看似萌趣的设计藏着硬科技:拉杆和把手都加入了纳米抗菌材料。疫情后这类产品询单量激增300%。
这些年,新秀集团在NEWCOM悠客品牌轻旅箱上不断推陈出新。车明馨又向记者展示了可扩容20%的“快开行李箱”和可一键显示箱子重量的“智能称重箱”,其中“三年磨一剑”的智能称重技术已拿下多项国际、国内专利,产品畅销多个国家。
这些“独门秘籍”背后是真金白银的投入:每年营收的6%投入研发。如今,新秀集团已手握36项国际专利。
“从上游原材料到配件供应链,再到成品组装线,我们都做了大量的研发设计,因此才有了现在的产业链竞争力。”赵胜梅坚信,在全球化贸易环境波动的背景下,技术创新和产品竞争力是抵御风险的根本,“打铁还需自身硬”。
“办法总比困难多”
新秀集团所在的平湖是全国三大箱包生产基地之一,被评为“中国旅行箱包之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
为确保产品质量,新秀集团斥巨资建成国内首个箱包测试实验室及箱包质量检测中心,为整个箱包行业提供快检服务。这种“母舰带护卫舰”的模式,使平湖箱包产业良品率大大提升,也得到了全球客商的青睐。去年,平湖箱包产业出口销售额占比80%以上。
当下全球贸易格局深度调整,中国企业遭遇欧美订单持续下滑的严峻挑战,平湖箱包产业亦面临成长的阵痛。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外贸不能局限单一市场。”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施纪鸿早已布局全球化客户体系并开拓国内市场。这一前瞻性战略也让新秀集团成功穿越2008年金融危机、2018年贸易摩擦等风浪,并在这次贸易战中处变不惊。
回望来时路,施纪鸿将这份成绩归功于广交会等各类展会,正是通过广泛参展才得以获取全球各个国家的买家资源。
“当前,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各个行业开辟了广阔的新兴市场空间,而迪拜正是连接中国与这些市场的理想桥梁。”作为迪拜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首席执行官,施纪鸿积极借助迪拜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和迪拜义乌市场的平台,推动中国外贸工厂与迪拜贸易商实现精准对接。
在全球贸易深度交融的今天,单打独斗的时代过去了。去年11月和今年3月,施纪鸿牵头组织的两场迪拜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成果丰硕,涵盖多品类,累计吸引了1万多家采购商,意向订单超1亿美元。此外,该展会还提供常年展厅服务,帮助参展商在迪拜持续开拓贸易市场。
“这几年中国外贸经历了风风雨雨,我们见过了世面,经受住了考验,相信这次也是。只要有信心,办法总比困难多。”施纪鸿的目光看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