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战袍”已经满足不了如今的打工人了。
比“一只鸟、两棵树、三条路”更能彰显身份的单品,已经被打工人炒成了稀缺货。
而这就是中国“校服界的天花板”——阿迪达斯清华联名款。
今年4月份,阿迪达斯突然推出了一系列清华大学联名款的商品,从T恤到外套种类齐全。
这套“校服”一经推出就引发了疯抢,不管是不是清华校友,都想搞一件“清华紫”来穿穿,相关的衣服还被黄牛炒出了3倍高的溢价。
平心而论,阿迪的“清华校服”并不出挑,主打一个朴实无华。
但是胸口“清华大学”四个大字和显眼的Logo,又给整件衣服带来了一丝“精英光环”。
论段位、论x格,新晋的体制内套装都要让他三分。
在不少人的印象里,阿迪达斯早就慢慢淡出主流视野,被新锐品牌和国产平替打得找不着北,早就过气了。
但最近发布的财报显示,阿迪达斯在国内的业绩已经实现了8个季度的连续增长。
如果仔细盘点阿迪达斯近两年的操作,就会发现拿下清华这个大IP,其实是阿迪达斯的重要一步棋。
想要“再次伟大”,阿迪达斯还备了哪些招?
校服天花板,成了中产硬通货
清华“校服”横空出世,喜欢时尚的和喜欢联名的都傻了。
从时尚角度来说,这套紫色的“常青款”除了颜色不同之外,和阿迪常规款似乎没啥区别。
单从背影看,基本和全国各地的初高中校服没啥大的区别。
从联名商品角度看,这套联名产品的设计也十分“糊弄”。
就连马克杯和冰箱贴的联名都知道根据不同的联名对象玩花样设计,阿迪达斯这套联名校服,似乎就显得毫无诚意。
其实,联名清华大学对于阿迪达斯来说有两个十分明显的目的。
首先,就是要通过顶尖学府,和中国消费者“套近乎”。
阿迪达斯曾经之所以知名度高,就是因为和中国体育的高度绑定。
不管是和中国男足合作的36年,和中国排球队合作的15年,甚至还拿下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国队赞助商身份。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运动品牌入局,阿迪达斯和“中国队”之间的关系日渐薄弱,国民度一去不复返。
就连曾经一直由阿迪达斯赞助的广州马拉松,阿迪都失去了赞助商的身份。
于是,联名高等学府,就成了阿迪挽回形象的另一个大招。
同样的打法,已经被阿迪的老对手耐克证明可行了。
耐克就曾经和美国顶尖学府哈佛大学进行过联名,借此来打造自己“美国国民品牌”的定位。
此外,从迈克尔·乔丹的母校北卡罗来纳大学,到耐克创始人的母校俄勒冈大学,都成了耐克的“座上宾”。
押注体育,带来了市场和知名度,但押注高校,带来的就是地位的象征。
另外,阿迪还要通过清华,打一副“身份象征”的牌。
“高校同款”,一直都处于鄙视链的顶端。
被称为“带货王”的雷军,就在去年冬天穿过一件武汉大学的联名羽绒服,结果不出半天,这件600多元的羽绒大衣就在校内卖断了货。
之前,也有被横店明星穿火的“北影联名款羽绒服”,成了饭圈粉丝争先抢购的娱乐圈单品,比任何明星同款都好使。
尽管被本校生吐槽为“垃圾袋”,但还是不妨碍诸多想要穿明星同款的粉丝们,不惜花数倍价格找校内学生代购。
高校同款不一定好看也不一定昂贵,但获取方式足够难,才是“丑校服”们的价值所在。
比如在外部渠道早就断货的阿迪“清华校服”,如今只能通过清华大学内部的流程预订。
从名校毕业的学生,往往都会把高校当作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标签之一,而“校服元素”正是彰显自己出身的最佳勋章。
类似的贴标签打法,早就成为如今品牌们的暴富密码了。
不管是“两棵树”还是“三条路”,在户外用品的表面人设之外,都在努力营造自己的“体制内”第二任人设。
但相比于“体制套装”的隐晦表达,校服款潮牌低调的造型+身份认同的性质,已经在“低调却不凡”这个赛道上占据了领先身位。
没有清华毕业证,难道就不能穿一穿清华校服过把瘾吗?
没有清华毕业证,难道就不能穿一穿清华校服过把瘾吗?
02 阿迪的绝招,耐克和Lulu学不来
晋升“清华校服”,让阿迪狠狠涨了一波面子。
在“面子”之下,阿迪达斯的业绩暴涨也给足了它底气。
今年4月,阿迪达斯发布的最新季度财报显示,阿迪达斯在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营收51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
而这其中,大中华区市场营收就占85亿元人民币,连续八个季度实现“有效增长”。
要知道,3年前的阿迪达斯还身处ICU:盈利暴跌66%、全球销量缩水、口碑一落千丈。
能顺利度过病危期,简单来说阿迪达斯的做法只有一条:放弃躺赚,拥抱大众。
曾几何时,阿迪在国内还做着躺赚的大梦,靠的就是高端化的两招:
其一就是网红“理财单品”。
其二则是DTC营销模式。
2020年,Lululemon给市场带来了一些小小的DTC震撼,于是阿迪和耐克都开始有样学样地学习Lululemon玩DTC:砍掉中间商,提高品牌逼格,瞄准中产人群,阿迪达斯甚至放出了“5年全面DTC化”的豪言壮语。
但没承想这两招都受到了阻碍。
首先是Yeezy的灵魂人物侃爷被全球“拉黑”,和阿迪达斯终止合作,Yeezy系列正式成为过去式。
其次,瞄准城市中产人群的DTC模式,也遭遇了增长瓶颈。
被城市中产热捧的品牌三天一换、五天一轮,就连曾经的宠儿Lululemon都陷入泥潭难以自拔,阿迪达斯发现自己忙活半天,连牌桌都没挤进去。
自打新任CEO比约恩·古尔登上任后,阿迪达斯开始对自己“刮骨疗毒”。
首先,阿迪达斯开始在全球范围大清库存,不管是过去一双卖4位数的Yeezy,还是普通的常青款,统统通过奥莱和官方折扣等手段大批抛售。
此外,阿迪达斯还久违地推出了Adidas Essentials等平价系列,把部分产品的价格打到了过去的4折左右,主打薄利多销。
而在中国市场,阿迪达斯也迎来了一次“拨乱反正”。
阿迪达斯先是请回了自己在中国的“旧将”萧家乐,萧家乐上任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砍掉了一线城市中诸多盈利不佳的旗舰店铺。专注拓展三四线城市的下沉市场。
萧家乐与古尔登
在去年第三季度前,阿迪达斯在国内的三四线城市总共新开300多家店,直接去和361°、李宁拼刺刀了。
而且,目前中国的阿迪达斯已经活脱脱成了一个中国品牌。
不光在市面上销售的阿迪达斯产品有80%都是中国生产,还有200人的阿迪达斯上海设计团队在背后坐镇,这次和清华大学的联名,也是阿迪达斯“中国化”的重要一步。
其实,从近两年主推的爆品上,就能看出阿迪达斯正在悄悄“变妆”。
曾经的阿迪达斯,主推的是先锋的Yeezy系列,前卫、嚣张、出手就是四位数的高价,主打一个不明觉厉。
如今的阿迪达斯,却在主推日常、平价的Samba德训鞋系列,相比于嚣张的椰子,看上去更加接地气。
总之,在“躺赚”失败后,阿迪达斯终于肯抛弃自己“先锋时尚”的滤镜,放下身段,拥抱大众。
买得起的时尚,才是真时尚。
想重回神坛的阿迪达斯
还要面对四面楚歌
阿迪达斯想在国内做成什么地位?看看俄罗斯网梗就知道了。
在网上,俄罗斯人的形象已经和阿迪达斯分不开了,不管是汽车还是伏特加,上面都得印上阿迪的三道杠才算正宗。
其实,阿迪达斯之所以能成为俄罗斯人的国民单品,正是因为数十年在大众体育和休闲赛道的深耕。
对俄罗斯人来说,搞一件阿迪达斯,就证明自己曾在专业队服役过,是出身和地位的象征。
阿迪达斯打造“清华校服”的用意,其实正是这招的现代复刻。
不过,想要在中国达成这种国民度,阿迪达斯必须要面对国内市场的“四面楚歌”。
2024年上半年,阿迪达斯在国内市场的营收高达131.7亿元,尽管数据可观,但前面还有安踏、李宁、耐克三座大山。
阿迪达斯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来自国产品牌的“全方位阻击”。
如今的安踏,早就不是那个“县城运动品”了,在收购了FILA、始祖鸟、萨洛蒙以及最近的狼爪后,安踏早就变成了一个“运动品集团军”。
在阿迪达斯擅长的赛道上,安踏麾下就有专注城市休闲的FILA、专注网球产品的威尔逊,以及覆盖全运动类目的安踏本身。
即便在传统体育赛道上阿迪达斯仍然占有优势,但殊不知,别的赛道已经被安踏堵死了。
在如今风潮正劲的户外运动领域,阿迪达斯的耕耘几乎为0,就算阿迪达斯想要进军,也会发现场内挤满了安踏旗下的“徒子徒孙”们。
比起同一赛道上的领先,其余赛场上的毫无建树,才令人担忧。
而在阿迪达斯打算进军的“国民度”方面,同样困难重重。
阿迪达斯在国内的声名鹊起,得益于从90年代起就积极赞助各大体育队,并且在2008年奥运会上的高调亮相。
s1994年中国男篮
但这些个高光时刻,基本也被国产品牌抢占光了。
从2012年起,安踏就连续三届成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服装赞助。
而李宁则选择进军时尚领域,用中国李宁的招牌抢走了“运动时尚”的定义。
在一代人的成长的印象中,不管是时尚圈还是运动领域,基本缺少了阿迪达斯的身影。
即便是阿迪达斯正在发力的下沉市场,也要面对“万店规模”的安踏,以及5000多家门店的361°等品牌,同样力不从心。
曾几何时,国产品牌都要在阿迪、耐克的光环下夹缝求生。
如今却风水轮流转,几年过去,阿迪达斯却成了规则的“适应者”。
尊重规则,才可能逆风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