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要闻>

 青山皮鞋的“突围战”

青山皮鞋的“突围战”

2025-05-16

来源:湘潭在线

作者:全媒体记者 尹义龙

在湘潭县西南边陲的青山桥镇,缝纫机的“哒哒”声已回响了半个多世纪。从家庭作坊到工业集群,从线下辉煌到电商冲击,这座“中部鞋都”一度陷入订单锐减、产能闲置的困境。然而,一场由匠人精神与数字浪潮碰撞的“突围战”,正让老产业焕发新机——2024年,青山桥皮鞋线上销量逆势增长,园区皮鞋企业做直播的补光灯与车间缝纫机面板上反射的灯光同步闪烁,传统与创新的交响曲悄然奏响。


路宾鞋业生产车间。(记者 尹义龙 摄)

困局:

老手艺遭遇新危机

“2014年青山桥皮鞋企业组织年度经销商大会时,县城的宾馆一房难求,如今只剩下一半产能。”青山桥皮鞋行业协会会长杨海兵,看着流水线前的皮鞋成品,语气中带着唏嘘。高峰时期,镇上生产的皮鞋占据湖南市场半壁江山。但电商时代的冲击让依赖线下渠道的青山桥皮鞋措手不及:设计陈旧、品牌缺失、销路闭塞,年轻工人外流,生产线一度沉寂。

车间里,42岁的赵小燕是少数留守的“老面孔”。2012年,她因照顾三胎,求职屡屡碰壁,最终在家门口的鞋厂找到归宿。如今,她已是缝纫线上的“快手”,可身边的工位却空了一半:“年轻人向往外面的世界,很多到外地打工去了。”

破局:

一针一线缝出转型路

在湖南百舌鸟鞋业车间,技术主管左妮举着一枚银色金属扣介绍:“这款春季爆款修改了20次,鞋面装饰定型推翻5次。”灯光下,批皮员手持特制刀具,将皮革削薄至0.8毫米,误差不超过0.1毫米;针车手紧盯缝线,确保每双鞋的216针间距分毫不差。精益生产的背后,是每周的“头脑风暴会”——从防滑鞋底到国潮设计,老匠人们开始学着用抖音热榜捕捉流行趋势。

“干了一辈子鞋,没想到要学喊‘家人们’!”55岁的杨海兵举着手机,在堆满鞋样的办公室里练习直播话术。2024年8月,花之王鞋业试水拼多多,一款春季流行女鞋单日卖出2000双,让他彻底转变观念。如今,镇政府正积极筹划建设青山桥皮鞋电商直播基地,让皮鞋制作的老艺人来当主角,让观众能直观看到青山皮鞋制作的传统手艺。

“鞋底不能只做‘配角’!”顺昌鞋业负责人杨柳举起一款白底防滑鞋,语气铿锵。这款针对中东市场的透气鞋底,研发团队调整了12次配方。杨柳介绍,中东当地的鞋底用手能一层层撕下来,但顺昌的这款鞋底用刀割都费劲。

今年,青山桥镇政府计划申报注册“青山桥皮鞋”集体商标,同时联合企业推出“游伟人故里,穿匠心皮鞋”文旅营销,助力青山桥皮鞋“破圈”。

转型不仅是产业的升级,更是一场“人”的重塑。镇政府年内将为企业开展针对性培训,对线上平台销售、直播带货的各个岗位,如运营、主播、中控、售后等,做分岗位技能与整体合作培训;对企业员工开展Deepseek等AI实训,教企业员工如何利用最新的工具撰写主播脚本、视频稿件脚本以及活动策划方案。

共生:

一双鞋托起一座镇的振兴梦

数据印证着改变:2024年,园区皮鞋企业生产销售各类皮鞋1200万双,实现产值过10亿元,为2000余人解决了就业问题,累计发放各类工资7500万元。

湘潭县青山桥镇党委书记丁鑫说:“今后3年,我们将锚定皮鞋特色产业培育,明确‘以商招商、电商驱动、品牌突围’三大战略措施,通过以商招商扩圈、发展电商强基、树立品牌赋能,并依托‘青山桥皮鞋’集体商标,整合平台资源,形成品牌效应,打造长株潭皮鞋产业转移承接园,推动青山桥皮鞋产业高质量发展。”

暮色中,青山桥皮鞋产业园的灯光格外醒目。车间里,老匠人用砂纸打磨鞋跟;直播间内,“90后”主播高喊“3、2、1,上链接!”——传统与潮流的碰撞,恰如鞋面与鞋底的咬合,看似矛盾,实则共生。当毫米级的匠心遇见光速级的流量,这座小镇正在书写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鲜活样本。

赶快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收藏:

分享:

Copyright 1998-2015 chinaleather.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10008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