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618”的购物狂欢席卷全国,长三角腹地的嘉兴正以跨境电商为支点,撬动全球贸易新版图。
5月13日至19日,“618”购物狂欢季首周,嘉兴综合保税区A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交出亮眼成绩单:验放清单23.8万单、成交额超1.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5%和47.9%,双双刷新历史纪录。
这背后,是嘉兴以“政策+模式+通道”三箭齐发,推动传统产业带“破圈”的创新实践。
单日订单量破2万单
“今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我们的订单不降反增。”某国际商贸(嘉兴)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元丰指着仓库内高速运转的自动化分拣线,难掩激动。作为嘉兴跨境电商的“老将”,该企业单日订单量稳定在2万单以上。
“爆单”的底气,来自嘉兴海关的“硬核”支持。为助力企业抢抓“618”机遇,嘉兴海关提前一个月启动“护航行动”。
在今年“618”年中大促筹备阶段,嘉兴海关深入落实《杭州海关支持浙江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10条措施》,多管齐下助力嘉兴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蓬勃发展。通过先期走访企业,了解备货、促销计划,加强政策宣讲,进一步明确监管要求,提高申报准确性,同时指定业务联系人,“一企一策”制定服务保障方案,确保跨境电商商品通关“零延时”。
“海关的‘秒放行’大大提升了消费体验感和企业竞争力。”万元丰直言,“在嘉兴海关的支持帮扶下,我们有信心继续做大做强。”
传统产业带“破圈”
嘉兴跨境电商的“火热”,不仅体现在进口端,更在出口端掀起了一场传统产业带的“革命”。
在秀洲区洪合镇,由国资平台打造的全国首个毛衫产业集聚跨境B2B平台“毛衫派”,将1.1万家中小企业的针织衫送上“出海快车”,半年创汇6400万美元;在德国法兰克福的1250平方米展销中心,嘉兴制造通过“跨境电商+海外仓+境外展示展销中心”模式斩获1500万欧元订单;迪拜2000平方米的循环展销空间里,80个展位化身“数字橱窗”,让毛衫、箱包等以常年展直面全球买家。
目前,嘉兴正持续推进跨境电商平台与毛衫、皮革、箱包、智能家居等12个传统产业带合作,把企业新品、优品培育成为跨境电商“爆品”,锻造“产业带+跨境电商”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中小企业“轻装出海”
“以前出口要跑上海、杭州两个机场,现在‘一查即走’,成本降低25%。”海宁市一家紧固件企业负责人算了一笔账。
嘉兴率先在省内实现长三角跨关区查验互认机制,打通上海浦东机场、杭州萧山机场“9610跨境电商进出口零售直邮”转关业务,形成“本地查一次、跨域直登机”模式,通关时间节省3小时,出口成本降低25%。
同时,嘉兴创新推出“跨境电商拼箱集散仓”模式,串联产业基地、仓储物流、港口码头等节点,满足企业小批次发运、一站式集结等高频需求。以海宁市为例,通过拼箱集散仓模式,350家企业港口每周整柜出口60个、拼箱出口6个,国内拖箱成本降低500元/柜。
当“618”的购物车里装满全球好物,当嘉兴的毛衫、箱包、家居用品通过跨境电商走向世界,这座长三角城市也正以开放之姿,书写着“买全球、卖全球”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