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要闻>

 产业集聚赋能 毛皮企业焕新 ——枣强县晋隆服饰有限公司见闻

产业集聚赋能 毛皮企业焕新 ——枣强县晋隆服饰有限公司见闻

2025-02-25

来源:衡水日报

作者:

2月19日,早春的寒意尚未完全消散。记者来到了枣强县经济开发区大营园区的晋隆服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隆服饰)——省协会理事单位,一进工厂大门,两栋大楼便矗立在眼前,企业负责人杨洪岩迎面走来,记者跟随着杨洪岩的脚步,走进了晋隆服饰的生产车间和仓库大楼。

“一楼是我们的会客厅,这里还有我们的样品。”杨洪岩热情地介绍道。环保皮草、动物皮毛和羽绒服等不同材质的服装产品映入眼帘,它们个个款式新潮,吸引着大家的眼光。“我们大营镇的皮草全国出名,我们公司除了加工皮草类服装,也生产羽绒服,相比其他企业还是比较有特色的。”杨洪岩笑着说道。



“我们有三条加工线,分别在楼上的三层。三楼是普通服装线;四楼是环保皮草生产线;五楼是皮毛生产线。”

谈及用工量,杨洪岩看着生产线上的工位满怀希望地说道:“一般是130人到150人左右,预计3月中旬订单会更多,大家就一直忙到年底了。”



晋隆服饰的服装产品经过严格的工序检查和包装后,主要出口韩国,年出口额可以达到4000万元。

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扶持。在去年举办的中国(大营)国际皮草博览会中,镇政府积极招商,主动服务,积极为皮草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我们在生产中遇到发展难题都会找政府,他们都会帮我们想办法解决问题,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营商环境。” 杨洪岩感慨地说道。“我最初也是给人家打工,后来看我们镇的营商环境越来越好,加上自身产业基础也很强,就自己投资建厂,现在我们公司已经成立两年了。”36岁的杨洪岩投身皮草行业已经有15年。

枣强县大营镇是全国皮毛和裘皮文化的发祥地,拥有“大营裘皮传统制作技艺”和“裘祖比干的传说”两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天下裘都”。现有裘皮加工企业及业户14000家,从业人数达到15万人,产品覆盖生皮、半成品、成品等十大系列近1600个品种。

“2024年相比2023年,大营镇内生企业新增100余家,外引企业新增30余家,镇政府和企业将继续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皮草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大营镇党委副书记、经委主任高雷说道。

责任编辑人:毕波

赶快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收藏:

分享:

Copyright 1998-2015 chinaleather.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10008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