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要闻>

 一台缝纫机的“南洋之旅”

一台缝纫机的“南洋之旅”

2022-07-04

来源:杭州网

作者:

越南会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吗? 浙江这些企业的数据这么说

6月上旬,浙江中捷缝纫科技有限公司的200多套缝纫机顺利打包出仓,它们从台州港大麦屿港区出发,五天后被送到了越南胡志明市一家服装厂的车间里,那里的越南工人们正等着这批缝纫机制作今年的冬装。

进入2022年,东南亚新兴制造业中心——越南的经济进一步崛起。今年一季度越南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均超过了中国主要出口地区深圳,其中中国的纺织服装鞋帽等部分传统制造业呈现加速向越南转移的迹象。不过,位于服装产业链上游的缝纫机等设备却出现从中国台州向越南大量出口的情况。

转移出去的是部分附加值较低的低端制造业,留下产业链上附加值更高的部分,这是中国制造、浙江制造转型升级的过程,也是全球产业链重组的一个缩影。

制造业企业越开越多

越南多地面临招工难

38岁的阿伟从云南到越南定居已经有十多年了。一个中国人,又熟悉越南话,他顺理成章地做起了导游,主要接待从中国来越南岘港旅游的团队,兼职卖一些土特产给游客。

2021年,旅游业大幅萎缩,收入大幅缩水。这个时候,河内以及胡志明等工厂的招聘信息在网上随处可见。阿伟决定改行,和他的越南妻子一起,来到胡志明市,入职了一家韩国国际服装集团在越南的分厂,成了一名服装厂员工。

阿伟的工作是在流水线上负责用缝纫机将大衣的面料缝合起来。他说,和导游工作相比,现在的工作时间比较固定,收入略有降低,月薪大致在1000万越南盾左右(约合3000元人民币),但很稳定。而且在越南当地,3000元人民币已经不算小数目了。

在越南,随着越来越多的工厂开工,招工难已经成为企业最为头痛的问题之一。目前在胡志明市的制造业外企,一线普通劳动者月工资约合1500元至2900元人民币,制造业外企越方中层人员月工资约合3000元至5000元人民币。

越南工人的收入还会继续增加。今年7月1日起越南提高全国最低工资。按照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不同,越南将全国最低工资按地区从高到低划分为四类,其中首都河内和最大城市胡志明市属于一类地区,最低月工资从442万越南盾(约合1326元人民币)上调至468万越南盾(约合1404元人民币),涨幅为5.9%。

“越南制造”背后的

“浙江制造”身影

如今中国消费者在购买各种品牌服装时,越来越多地看到“Made in Vietnam”(越南制造)的标牌。越南吸引了大量日韩企业包括西方企业投资建厂,尤其是服装鞋帽企业,其中部分品牌之前的厂就在中国。

服装鞋帽企业开了起来,流水线上的缝纫机就不够了。以前,越南本土企业喜欢进口日本品牌的缝纫机。近年来,随着中国香港、中国内地还有韩国的企业在越南投资办厂,国内品牌的缝纫机也得到了认可。中国台州是其最重要的设备来源地。

台州是中国缝制机械生产制造的重要基地,缝纫机品牌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是全球最大的工业缝纫机生产和出口基地。在中国工业缝纫机十大品牌中,飞跃、杰克、宝石均出自台州,其中杰克是体量上仅次于日本重机的全球第二大缝制设备企业。中捷公司的曲缝车和罗拉车、宝宇公司的包缝机等,也都在国际市场上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据台州海关统计,从去年11月以来,台州缝纫机对越南的出口额已连续7个月同比保持正增长,其中今年2月和3月,同比分别增长180%和150%。

中捷公司营销总监潘建华介绍,中捷公司的产品主要出口东南亚地区,目前,越南市场排在第三,次于孟加拉国和印度。

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赖玲芝说,近三年出口越南逐年上升,去年杰克出口越南的量同比增长93%。今年1-3月,杰克出口越南同比增长192%,越南首次成为杰克缝纫机的第一大出口国。

从手动到半自动到全自动,从按钮遥控到触屏遥控,从简单的缝纫到缝绣一体化,从笨重的老式机器到大型工业机到小巧漂亮的家用缝纫机……在出口数量激增的同时,台州出口到越南的缝纫机,正在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以中捷公司的产品为例,他们出口的成套缝纫机设备包含了平缝机、包缝机、绷缝机、模板机、厚料机和特种机等,普通用来缝中的缝纫机只需要300美元/台,贵的要卖到3000多美元甚至上万美元/台。潘建华说以前越南的订单不仅单价低,单个订单的数量也相对较少,现在基本上都是上百台起步,这往往是一个中型服装厂的体量了。

台州缝制设备本土企业还通过与国内外老牌企业合作,进一步提升缝纫机的技术含量。杰克全资收购意大利迈卡公司,杰克股份负责人阮积祥表示:“杰克把过去五年自主研发的服装智能制造技术,与迈卡的技术相融合,加快向智能制造成套解决方案服务商的转型。”

台州开通首条直航航线 更多“浙江制造”下南洋

今年6月6日,台州港大麦屿港区5万吨级码头,台州首条RCEP国家出口直航航线正式启航。装有台州制造的缝纫机、喷雾器、玩具、塑料制品、健身器材等产品的80个TEU集装箱,从台州驶向越南,先后靠泊越南海防港、胡志明港。

台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陈安介绍,这条RCEP国家出口直航航线的开通,是台州市首条外贸集装箱班轮航线,结束了台州港没有近洋航线的历史。台州至越南航线,是浙江口岸至越南最快的航线,大麦屿港至海防港航行仅需4天,至胡志明港只需5天。

此次航线开通也是台州与越南经贸合作越发紧密的体现。据台州海关统计,今年1-4月,台州对越南进出口商品总值同比增长45.24%,出口增长43.12%,进口增长89.46%。

在台州与越南的进出口产品交易数据表格中,像汽车零配部、缝纫机、液体泵、喷雾器等是台州对越南出口的主要产品,这些产品出口到越南推动着当地农业、服装产业发展。

这是浙江企业全球化的新机会

全球产业链重组背景下浙商寻找新机遇

近日,“越南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消息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但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担心没有必要,尽管产业链的转移和全球供应链重构不可避免,但越南和中国在产业链上更多的还是互补关系。对浙商来说,这样的转移也蕴含着更多的商机。越南制造业的发展,正是浙江企业全球化的好机会。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是大势所趋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近日发布《跨国公司在中国:全球供应链重塑中的再选择》报告,在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中,中国及东南亚等国家主导的是中低端制造业梯队,主要借助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优势,通过组装加工、贴牌生产等方式,生产附加值相对较低的出口产品。

对于越南成为新的世界工厂的说法,国内更多的观点认为,全球供应链重构是大势所趋。而越南受国土面积、人口总量和科技教育水平所限,只能是东亚地区这个世界大工厂的组成部分之一。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一些粗放型的低端制造业,已经不适合在中国,尤其是在浙江这样的地方发展了。越南正好是下一站。

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杨轶清表示,产业链的转移是必然的,就像当初制造业从美国转移到日本,日本转移到亚洲四小龙,亚洲四小龙转移到中国。以打火机为例,上世纪60年代主要在日本生产,随后转移到韩国,中国改革开放后转移到了温州,现在又转移到了生产成本更低的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越南尚未具备成为世界工厂的条件

浙江中捷缝纫科技有限公司营销总监潘建华说,十多年前,中捷曾经在越南当地办过工厂,但没过多久就被迫关闭了,“在越南国内买不到制造缝纫机所必需的零部件,如果再从国内进口运过去,价格和效率优势就不复存在了。”

位于台州的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缝制设备行业产销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上市企业之一。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赖玲芝认为,越南尚未具备成为世界工厂的条件。

她认为,成为世界工厂有先决条件,最主要的条件有三个:第一,要有部门齐全、完整高效、灵活、上下游无缝对接的生产链、供应链。仅仅从物流效率看,现在越南的港口、机场、公路等基础设施并不完善。第二,除了硬件设施,从软件设施看,成为世界工厂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技工队伍。比如,中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工厂,不但是因为有大量的劳动力,而且还有一两亿人的技工队伍。而越南总人口才不到一个亿,严重缺乏成熟的技工队伍和产业配套。以服装行业为例,现在很多服装鞋帽上是标注“Made in Vietnam”,但事实上越南并不具备上游的纺织以及辅料的生产供应链,如果中国的相关产品不能正常出口到越南,越南将面临“无米下锅”的情况(没有面辅料不能生产服装)。越南只能部分承接中国转移的订单,但是不能替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跨国公司在中国:全球供应链重塑中的再选择》报告中提到,从产业实力、市场规模、创新应用、开放制度、劳动生产率、数字化转型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来说,中国相比东南亚国家仍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根据该报告,2021年,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是越南的4.2倍,印度的2.5倍,印度尼西亚的1.8倍。

产业转移倒逼中国企业

发展附加值更高的产品

位于浙江萧山经济开发区的健盛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棉袜制造企业之一。2014年5月份健盛越南工厂开始动工,2015年正式投产。健盛集团董事长张茂义介绍,从当地的人工成本及税收制度来看,越南确实有不少优势:“健盛集团刚来时月薪大概150美元,这几年已经涨到250-300美元的水平,但仍只有中国国内二分之一左右。在税收方面享受‘四免九减半’的优惠政策,关税也有一定优势。”

面对越南的成本优势和人口红利,国内城市该如何应对?杨轶清认为,制造业向成本更低廉的越南转移,倒逼中国企业,必须发展附加值更高的产品。这与浙江实施的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理念是一致的。

“腾笼换鸟”,一直是浙江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制胜一招。2021年浙江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装备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节能环保制造业、时尚制造业的增加值位居前五。2021年浙江营收突破千亿的制造企业有10家,大多数来自汽车制造、金属冶炼加工、化学制造等行业。

在越南争抢服装鞋帽制造生意的时候,吉利已经在布局航天卫星领域:今年6月2日,由时空道宇完全自主研制的“吉利未来出行星座”首轨九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九星方式发射升空,成为国内首个成功发射卫星的车企;万向收购了特斯拉最大的竞争对手——美国新能源电动汽车企业菲斯科,正在研究固态电池;海亮集团启动三大数字化项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一期首条生产线试产成功,实现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

就像富士康科技集团商务长、中国大陆区域总部负责人崔志成所说:“中国全力支持和倡导全球化,全球化的要义之一就是根据各自优势来进行分工和调整,产业进行全球流动,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而中国已经跳脱了过去以低劳动力成本等作为主要红利的时代。未来应该强调的是综合实力,以及综合市场环境的性价比。这些方面应该是中国更具自信,也更具有韧性的地方。”

中越之间产业链的互补关系

有利于浙企“走出去”

面对甚嚣尘上的越南订单抢滩中国论断,对于有准备的浙商来说,更多看到的是机遇。越南中国商会胡志明市分会名誉会长翁明照说:“虽然近期越南的出口很强劲,但事实上越南的产业链并不完善,许多原材料还是要从中国进口,像手机零部件、汽车零部件、机械等,在市场上卖的许多都是中国进口。所以换个角度看,越南市场也是中国企业一个不错的出口市场。”

赖玲芝说,原先杰克更多聚焦的是中小客户群体。目前,公司战略重新进行了布局,随着越南出现的招工难,时尚化个性化需求提高,生产管理数字化提升,杰克几年前全面布局智能成套,为服装企业的智能制造升级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今年6月上旬,华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汪力成在浙江省工商联的一次会议上提到,目前越南制造业的发展,正是浙江企业全球化的好机会,以中国、印度为核心的世界工厂里,中国要起到领头羊、标准制定者的作用。

在“全球化资源配置”的新阶段,已经有许多中国制造业企业“走出去”,主动嵌入到正在重构的全球供应链中,继续保持“话语权”。 汪力成认为,企业应该审视自己在产业链、价值链中的位置。一些有能力的企业,要通过研发,向产业链的高端走。如果企业处于最下游,产品又是很容易被替代的“大路货”,就要赶紧转移制造生产地到国外去,用产地多元化来对抗正在重构的全球供应链。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程超 制图 李前芳 编辑:高婷婷

责任编辑人:樊永红

赶快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收藏:

分享:

Copyright 1998-2015 chinaleather.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10008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