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23年第2-3期>

 基于教赛融合的 大学生创新设计思维能力培养——以“真皮标志杯”中国国际箱包皮具设计大赛参赛作品设计流程为例

基于教赛融合的 大学生创新设计思维能力培养——以“真皮标志杯”中国国际箱包皮具设计大赛参赛作品设计流程为例

2024-03-27

来源:《北京皮革》

作者:俞英,徐成锐 (上海立达学院,上海 201609)

摘 要:以近3年的“真皮标志杯”中国国际箱包皮具设计大赛参赛作品设计流程为例,介绍了作品形态构成、内涵语意、实用性的具体含义,分析了创新设计思维的4个层级关系及其对应的直接表达法、修饰表达法、提炼精简法、精髓夸张法4种方法。结合实际设计作品案例的解读,提出设计者可针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对照,以提升、完善作品的后期成形效果与质量,同时,教师也可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实操训练和示范教学,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同频共振。

关键词:皮革箱包;创新设计;思维能力;人才培养

Training of innovative design thinking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 based on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and competition

——Taking design flow of participative works of GLM Award

China International Bags and Accessories Design Competitionfor example

YU Ying, XU Chengrui

(Shanghai Lida Univiersity, Shanghai 201609, 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design process of participativeworks from the Genuine Leather Mark Award China International Bags and Accessories Design Competition in the past three years as exampl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pecific meaning of morphological composition, connotative semantics, and practicality of the works, and analyzes the four-level relationship of innovative design thinking and its corresponding four methods of direct expression, modified expression, refinement and simplification, and essence exaggeration.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actual design work cases, it proposed that designers can compare their own works to improve the later shaping effect and quality of the work. At the same time, teachers can also strengthen practical training and demonstration teaching for students, and resonance can be achieved between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Keywords: leather luggage;innovative design; thinking ability; talent cultivatio

前言

赛事,不仅是技能的竞技场,更是行业交流的多维平台。它聚集了独立设计师以及来自企业、院校等各类机构的设计人员,共同分享、交流经验,并携手推动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对参赛者而言,组织者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磨砺、检验、提升设计能力的机会和展现自我才能的舞台。除了技能提升,参赛者更能接触到业界的领袖人物、同行专家及资源与信息,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1],企业、院校等各类机构也可以通过系列活动识别人才、选拔人才。

如今,我国箱包行业已经积累了组织各类具有影响力的设计赛事的经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已经成功举办二十三届的“中国国际箱包皮具设计大赛”(以下简称“真皮标志杯”大赛)。

这些比赛多由行业协会、地方政府、知名企业以及高等教育机构主办、相关单位协办,从而确保了其专业性和权威性。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大众对消费产品的个性化、时尚性和多样化需求日益增长。

这一趋势进一步刺激了各类设计比赛数量的增长,使得更多的综合性设计比赛纷纷设立了专门针对箱包等时尚产品的赛道。目前,这类赛事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一方面是比赛最终的成果缺乏市场化转化,另一方面是赛事的前瞻度不够,缺乏从创新的角度去挖掘新的设计点。

1 以赛促教与以赛促学

1.1 权威性的设计竞赛平台

“真皮标志杯”大赛是国内具有权威性的箱包类设计竞技平台。每年的比赛围绕一个主题,吸引广大设计师前来一展身手。

赛程分为初赛和总决赛。在初赛中,新媒体的加入更为这个传统的赛事注入了现代活力。例如,设计师需要通过短视频展示自己的设计理念。此外,对于入围决赛的作品,除了需要有高度的创意性,其市场应用性也被高度重视。这也是为什么在初赛评选标准中,“市场转化”占了相当的比重。在此背景下,设计师不仅要追求设计的创新性,更要确保其作品的实用性和市场价值,而这些能够在大赛中胜出的设计师,必定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

1.2严谨规范的评选流程

相对一般的箱包商品开发流程,参赛作品更需要突出设计师的创新构思,从“收集灵感图/灵感版制作”至“效果图绘制”,构成了箱包造型创意生成的关键步骤,无不需要设计师充分展现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真皮标志杯”大赛参赛作品设计流程,见图1。

每一届“真皮标志杯”大赛的参赛指南中,都会发布一个设计主题,如近3年的主题分别为“无限共生”“进化”“迁徙”。

在初赛阶段,设计师首先需要根据对主题的解读与分析,收集灵感图片以及意象描述的文字,可以将其剪切、拼贴,转化为灵感版,形成对抽象主题的语意理解,辅助创意生成。其次,设计师需要从中解析、提取与主题相关的形态要素、设计元素和配色方案。其中,形态要素作为基本造型,是可以和箱包的廓形进行融合的“骨架”,设计元素来源于语意的延伸,可以作为“符号”体现在箱包的细节中。接下来,运用创意思维表现方法,对形态要素进行不断的修饰、演变,最后完成效果图的绘制。当然这个过程中也要根据整体的效果,结合设计师的经验,融入材质、工艺、细节的表达。

为了帮助参赛者认识和理解评审团关注的重点,本文作者结合设计价值的分类——包括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以及评判基点——包括基本构成、创新、表现、适时、时代[2],凭借多年的评审经验,提出了针对参赛作品的评价指标:

(1)形态构成:探讨作品的元素和造型的原创性,并分析其与主题相关的形态要素经过了哪种程度的修饰与演变。

(2)内涵语意:评估作品所能传达的深层含义,包括设计师的创作意图、设计元素所象征的社会背景与文化含义,以及预期用户在精神层面对设计的感知与解读[3]。

(3)实用性:强调作品在造型、功能和结构上的和谐统一,同时考虑其实际应用场景和市场落地可能性。在当前的竞赛环境中,特别是鉴于更多比赛正在积极强调产学研的深度结合,不能忘记设计大赛的核心目的:将原创的设计创意与实际产业需求、教育培养以及科研创新紧密结合。因此,权衡创新与实用性,确保二者的和谐共存十分重要。

2 箱包设计创意思维层级关系

结合对近3年(2021—2023年)“真皮标志杯”大赛参赛作品的一般设计流程的深入分析,我们探索了各类参赛作品的设计特点及创意设计思维应用模式。这些作品中的优秀作品,更是设计师围绕设计主题,精心筛选与设计主题紧密相关的形态要素,再经由特征提炼、修饰和演变,最终将成熟的设计效果图完美呈现于实物制作。

根据完成这一流程设计者所应具备的思维深度与广度,及其与之对应的设计者应掌握的直接表达法、修饰美化法、提炼精简法、精髓夸张法4种方法,得出创新设计思维的层级关系,见图2。

2.1 直接表达法

设计初学者较多使用直接表达法。设计者在汲取灵感、选择形态要素之后,往往直接将其置入产品的轮廓或细节设计之中,缺乏对形态进行高度的提炼与创新,从而导致最终设计与原始形态过于相近。这类作品或过于“天马行空”,忽视提炼应用;或过于“生搬硬套”,创意不足,因而难以触发观者的审美感受。此外,这些作品常常因缺乏形态与功能有机结合的综合考虑,盲目追求外观的独特性,导致产品缺乏必要的使用功能,而未能凸显设计的真正价值。

如图3所示的学生作品(作者:张潇文),这组包袋的灵感来源于作者对童年时期的家用电器的记忆,搭配儿童视角下的缤纷色彩,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的追忆。这组设计对于物象——电视机、电话机、磁带音响的提炼较为浅显,造型表达过于直接生硬,难以使消费者产生较深层次的解读和共鸣。

2.2 修饰美化法

这种表达层面的作品是各类比赛评选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同时也是在教学环境中学生们普遍提交的作业类型。与之前所述的方案相比,这类设计在物象的表达上做了适度的修饰,显露出某种原创性,其造型与功能基本可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但这类设计的短板是其语意层面的传递较为受限,很少能深入触及文化与时代背景的更深层次,用户对设计的感知与解读往往停留在表面。此外,这类设计还有造型要素堆砌的问题,即同一个单品上重复的元素过多,尽管做了修饰与美化,但仍缺少精简与提炼。

如图4所示的学生作品(作者:刘志雄),即为这一层次的典型代表。这组包袋的灵感来源于自然界中的3种昆虫——蜘蛛、蝴蝶和七星瓢虫。以这3种昆虫身上的形态、颜色和纹理等要素作为灵感来源,运用到产品造型设计中,结合TPU、皮革和金属等材质特性,为设计增添层次和质感。尽管这3款包袋的设计已经做到设计元素和包袋造型的有机融合,但设计元素的表现仍然比较具象,还有待于局部和整体、对比与协调的优化提升。

2.3 提炼精简法

本级层次的设计相较于前者更进一步,这类设计案例不仅在形态要素的修饰与演变上实现了恰当的精简,其所传达的设计意涵也愈发丰富明确。观者不仅能够欣赏到作品的独特审美魅力,更能洞察设计师的创作思考,感知其背后所隐含的社会文化含义和价值观,以及它们与大赛主题的紧密关联性。作品的造型与功能和谐统一,展现出强烈的原创风格,且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也表现得游刃有余。

如图5所示的“M”趣十足系列获奖作品(作者:陈丹萍),用可爱的“小怪兽”元素来象征儿童内心的无限活力和奇思妙想,与儿童书包进行结合。在造型结构上,“萌”系设计和高饱和度鲜艳配色也十分符合孩子审美需求,其传递的“多彩童年”与“快乐教育”的理念也是当代的社会共识,在面辅料的定制、结构功能的表达上,既保留了趣味性,也十分具有落地性。

2.4 精髓夸张法

此类是高级层次的设计作品,通过深刻捕捉主题灵感中的核心形态要素,再以精湛的技艺放大、夸张地展现这一特征,并与箱包功能实现完美融合,在产品造型与实用功能间寻得微妙的平衡,从而展露出浓厚的原创精神。这种设计风格与观者的审美和思维产生强烈的共鸣,真正地表达了视觉美的“语言”。即便摒弃设计说明,观者仍能直观地领会其设计理念,并多层次解读设计作品的内涵,从而引发对当下社会、经济、文化和技术发展的深入思考。

此外,这类设计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明显的商业潜力。这类作品在各种大赛中非常少见,是真正的经典之作。设计者从自然界和科学幻想等不同领域中汲取灵感,巧妙地将其融入产品设计中,既展现出独特的视觉吸引力,又确保了实用性,同时完美贴合设计主题。

图6所示“藏龙”系列获奖作品(作者:田雪),从作品角度评定,它们是介于三级层次到高级层次之间的优秀作品。包袋的视觉中心是象征着华夏文明的中国龙刺绣。在材质上,创新地将木片运用到包袋设计中,配合拉链形成了可“变形”的结构——拉链合上时,是一款相对低调小巧的包袋;拉链打开时,是一只“霸气外露”、容量放大的包袋,传递了“拨开云雾现祥云”的动态意境。

这个系列作品不仅实物精美,体现了“一包多用”的环保消费理念,更传递了强烈的“文化自信”,宣扬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顺应时下市场浓浓的“国潮”风情,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经典纹样与时尚元素完美融合的同时,还兼具了美学价值与市场潜质。

3箱包创意设计表现效果

随着时代进步,各类箱包设计大赛层出不穷,涉及的领域日趋细化,涵盖的范围更为广泛。这些大赛不仅为整个行业树立了卓越的社会形象,也为众多设计师提供了一展才华和证明自己实力的平台。

为增加参赛作品的创意设计表现效果,提倡采纳“提炼精简法”与“精髓夸张法”。设计者应制定一套既个性化又科学的设计流程,并融合各种时尚产品的设计思维技巧,如“快速构思演变法”“细节分离法”与“立构法”[5]。此外,设计者需要不断探索形态的本质,追求在创新与实用性之间的完美平衡。更为关键的是,在设计中融入“统一与变化”“节奏与韵律”“尺度与比例”“对比与调和”的造型原则[6],进一步深化作品的语意层次,使其更具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在后期实物制作中,还可以不断深化应用各种思维方法,提升作品的表现效果,尤其在“实用性”方面。

箱包创新设计需要设计者融汇运用多学科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而本文仅涉及了其中的一部分,即通过在色彩、材料、工艺等多个维度上进行全方位的考量与实践,持续优化图纸,以设计出真正优秀的作品。

4 结束语

经过对众多参赛作品的细致观察与分析,特别关注到其在形态构成、内涵语意及实用性方面的创新及差异化表现,总结出直接表达法、修饰美化法、提炼精简法、精髓夸张法对应4种创意设计思维的4种表达方法。对于设计师、学生以及有意向的参赛者而言,应从评审角度出发,指导设计思路拓展,助力提升投稿作品的整体质量。

此外,在当前的教赛融合趋势之下,高校教师也应开阔教学视角与思路,通过组织更多学生参与大赛,进一步促进大赛评价标准统一与专业化,助力更多的创意设计孵化落地,从而助力我国箱包行业整体设计的提升。



第一作者简介:俞 英(1960—),女,教授,113383532@qq.com,主要从事设计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珺. 从服装设计比赛看学生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J]. 文教资料,2015(31):46–47.

[2] 俞英. 设计价值论[J].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5):40–42.

[3] 刘鑫,李志榕. 迪士尼动漫衍生品的设计语意表现研究[J]. 创意设计源,2022(2):48–53.

[4] 马志军. 语意在产品使用方式设计中的表现与运用[J]. 包装世界,2011(3):76–77.

[5] 田玉晶,俞英. 时尚产品设计[M].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6.

[6] 孙颖莹,熊文湖. 产品基础设计——造型文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 俞英,杨露,袁惠芬. 平面、立体形态创意[M].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4.

[8] 俞英,徐成锐,黄展姮. 时尚产品配色原理[M]. 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22.

赶快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收藏:

分享:

Copyright 1998-2015 chinaleather.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10008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