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要闻>

 河北雄安新区:“三台鞋匠”拓宽就业路

河北雄安新区:“三台鞋匠”拓宽就业路

2025-02-20

来源:民生周刊

作者: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郭鹏

春节假期刚过,21岁的申保平就从老家坐车回到位于河北雄安新区安新县三台镇的鑫亿隆鞋服有限公司。

申保平在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读大三,所学专业是计算机应用技术。2024年7月,他进入鑫亿隆公司实习,成了下料车间一名电脑切割设备操作员,负责制鞋流程的第一道工序——把整张材料冲裁成需要的形状。

雄安新区安新县三台镇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制鞋基地,素有“北方鞋都”称号。

申保平注意到,三台镇的很多制鞋工厂都拥有先进的生产流水线和科学的管理能力,早已摆脱了传统的作坊模式。“特别是‘三台鞋匠’劳务品牌成功打造后,年轻从业者的职业获得感和归属感大大增强。”

劳务品牌是劳动者的标识,是具有鲜明地域标记、显著行业特征、过硬技能特点和良好用户口碑的劳务身份。

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副局长张京向《民生周刊》记者介绍,雄安新区聚焦特色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积极创新培育“三台鞋匠”等劳务品牌。

如今,“三台鞋匠”劳务品牌每年可直接带动就业11万余人,间接带动就业10万余人,其中包括退役军人、残疾人、就业困难人员等。当地常态化组织企业参加招聘会,通过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和技能培训等,帮助脱贫人口和大学生实现就业增收,让制鞋成为富民产业。

在“三台鞋匠”劳务品牌专项职业技能大赛上,参赛选手在参加制鞋针车工比赛。(白洋淀摄影家协会供图)

劳务品牌成了就业的金字招牌

“品牌响了,订单多了,就业更稳了。”三台镇行政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李振海说。

李振海负责“三台鞋匠”劳务品牌申报和日常活动推广。节后,他将组织“三台鞋匠”劳务品牌专项招聘会,“我们已经连续3年举办相关活动”。

2024年,三台镇组织40余家企业召开“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拿出2000余个工作岗位,线上、线下同步推进,最终全部达成用工意向。

李振海介绍,“三台鞋匠”劳务品牌始终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通过举办技能培训、专项比赛、展会交流等活动,让三台镇制鞋业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23年被评为河北省级劳务品牌。

“‘三台鞋匠’这一劳务品牌已经成了就业的金字招牌。”李振海说。

在国内制鞋行业,一直就有“南有晋江、北有三台”的说法。自1976年三台镇第一家鞋厂诞生,经过近50年的艰苦奋斗,成就了如今的三台制鞋产业和“三台鞋匠”品牌。一代代制鞋工人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制鞋经验,还形成了独特的制鞋技艺和文化。

如今,三台镇有2000余家鞋企和电商企业,年产各类运动鞋超过5亿双,产值超过200亿元。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特别是20世纪末期,由于部分鞋厂单纯追求产量,不注重质量,三台镇制鞋业出现了不到一周就穿坏的“礼拜鞋”。这一事件严重影响了“三台鞋匠”的口碑,三台鞋也成了残次鞋的代名词。

57岁的李保文10多岁就进了鞋厂当工人。他向《民生周刊》记者回忆,三台镇鞋业不景气的时候,他几次都想换个行业。“都说这里产的鞋不好,觉得在这里做制鞋工,没有面子。”李保文说,“现在不一样了,‘三台鞋匠’名号打响后,在三台做工人,特别自豪。”

李振海说,2023年30名三台制鞋针车工获得首批《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工人们的职业归属感更强了。

制鞋业被纳入新区重点行业,迎来高质量发展契机

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成立。

在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三台镇和周边的制鞋企业主动谋划发展之路,重构产业生态,推动制鞋产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转型升级。

树一个品牌,带一片就业,富一方百姓,强一域经济。张京表示,三台镇制鞋业作为地方传统制造产业,必须走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道路。

那么,如何通过“三台鞋匠”劳务品牌进一步扩大当地就业容量,让从业人员就业更加稳定、收入水平更高、权益更有保障?

“要为三台鞋业的品牌增添发展动能。”张京说,凭借精湛的制鞋技艺和优质的产品质量,“三台鞋匠”劳务品牌涵盖从设计、制作到销售的各个环节的技能需求,鞋类设计师、制鞋工、裁剪工、缝纫工等纳入了《雄安新区2024年度急需紧缺技能人才职业(工种)目录》。

截至目前,6人获得了企业管理师称号,1人获得了高级制鞋工称号,525名从业人员获得初级制鞋针车工的技能证书。

39岁的路美娜,老家在保定市唐县。她在三台镇稳步鞋业有限公司已经做了14年针车工,目前月工资8000多元,曾在首届雄安新区“三台鞋匠”劳务品牌专项职业技能大赛上获得冠军。

“作为一个普通工人,能参加这种规模的大赛并拿到名次,让自己被行业认可,特别有成就感,感觉自己的工作很有价值。”路美娜说。

技能比赛提升了制鞋工人的技能水平,充分展示了从业人员的技艺和风采。此外,当地还连续举办了两届河北“三台鞋匠”品牌交流会,吸引了国际和国内3000余家客商前来洽谈业务,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当地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

企业订单多了,岗位多了,工人的工资也增加了。如今,三台镇及周边制鞋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超过8万元。

2022年11月,“三台鞋匠”被写入《河北雄安新区构建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加强技能人才培训,多形式开展劳务品牌从业人员就业推荐活动等。

2024年,人社部出台制鞋工职业标准。随着“三台鞋匠”劳务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雄安新区将制鞋业纳入新区重点行业,给予扶持。

“如今,三台镇制鞋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契机,我们对制鞋业的未来充满信心,行业发展了,从业者也一定会实现高质量就业。”张京说。

2024年9月25日,第二届雄安新区“三台鞋匠”劳务品牌专项职业技能大赛暨劳务品牌文化展示会在安新县举办。(白洋淀摄影家协会供图)

保障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在河北省人社部门以及雄安新区、安新县公共服务局大力支持下,“三台鞋匠”劳务品牌以传承与并重的发展理念,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有特色的运动鞋类品牌,赢得了国际国内两个大市场的认可和消费者的青睐,产品远销150个国家和地区。

三台鞋有品质,已经在全国制鞋行业形成共识;三台制鞋工人,也因“三台鞋匠”劳务品牌而收获更多尊重。

孙文学最初是三台镇一家鞋厂的制鞋工人,2007年,他怀揣创业梦想奔赴贵州,开启销售三台鞋的奋斗历程。历经10年磨砺,2017年,孙文学怀着带动家乡发展的热忱,回乡成立鞋渡联盟贸易公司。

如今,公司员工中大多是本地人,间接带动就业三四百人,年销售额近亿元。当下,孙文学积极拓展海外业务,立志把三台鞋带出国门,让家乡鞋业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

申保平打算今年毕业后,留在工厂工作。“我已经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分享了这个信息,他们都很感兴趣,都想到三台来工作。”

随着行业不断转型升级,“三台鞋匠”劳务品牌带来的虹吸效应不断凸显,制鞋业从以前单纯的劳务经济发展为带旺一方的县域产业,成为雄安新区保障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载体。

原文刊载于2025年第3期、2月10日出版的《民生周刊》杂志



责任编辑人:樊永红

赶快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收藏:

分享:

Copyright 1998-2015 chinaleather.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10008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