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溯溪鞋》《轻型登山鞋》《男式礼仪鞋》等鞋类团体标准为例,从技术参数设定原则、设定内容和技术参数的验证与优化等方面,分析了意尔康股份有限公司参与编制浙江省皮革行业协会鞋类团体标准的技术参数设定体系。
关键词:鞋类;团体标准;技术参数设
引 言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与市场竞争环境日益白热化的当下,鞋类标准化工作的推进对于提升产品综合品质、强化市场竞争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本研究聚焦于意尔康股份有限公司在浙江省皮革行业协会团体标准框架下,主导起草的《溯溪鞋》《轻型登山鞋》《男式礼仪鞋》等浙江省皮革行业协会鞋类团体标准技术参数设定体系。通过对鞋类设计的创新性考量、材料选择的科学性评估、制造工艺的精密度控制、舒适度的人性化设计、耐用性的强化保障以及环保性能的绿色引领等核心关键技术参数的深入剖析与细致探讨,为鞋类团体标准的构建提供了一套既全面覆盖、又先进实用,且具备高度可操作性的技术参数框架。
1 技术参数设定原则
1.1 科学性原则
(1)强调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确保技术参数设定基于广泛而深入的数据收集与分析,涵盖鞋类材料性能、穿着舒适度、耐用性等关键指标,以实证数据为坚实基础。
(2)遵循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包括采用标准化的测试方法、设定合理的实验条件、执行精确的操作规程及进行系统的数据分析,确保研究过程的严谨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3)强调对技术参数的持续验证和适时更新。紧跟科技进步与产业发展步伐,定期复审技术参数,确保其符合最新技术水准与市场需求。
1.2 实用性原则
(1)技术参数设定需兼具理论合理性与实践验证性。应确保技术参数的设定既非过于理想化以致难以企及,亦非过于宽泛而丧失其应有的指导价值。
(2)标准编制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技术参数应明确具体,便于生产企业在生产流程中准确执行与有效检测。同时,标准需保持动态调整,紧跟市场与技术发展步伐,确保其实用性持续有效。
1.3 先进性原则
(1)在设定技术参数时,充分考虑国内外鞋类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确保在技术层面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积极借鉴国际先进标准,通过深度对比分析,明确自身差距并寻求改进之道,以推动浙江省鞋类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接。
2 技术参数设定内容
2.1 鞋类材料参数设定
2.1.1 鞋面材料
(1)鞋面材料选择:采用优质头层牛皮,旨在赋予鞋面以高级质感,呈现简约而典雅的设计风格,同时确保良好的透气性能,维持足部干爽。
(2)材料处理工艺:牛皮需经过精细加工处理,表面展现出自然润泽的光泽感,触感细腻柔和,便于日常打理,并确保缝线工艺流畅,提升整体美观度。
2.1.2 鞋底材料
(1)鞋底结构设计:鞋底底部设计采用3D立体齿状橡胶纹路,有效增强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提升行走稳定性与安全性。
(2)鞋底材料特性:选用耐磨、高防滑性能的橡胶材料,并融入多重防滑纹理设计,以适应多种地面环境,确保穿着者在不同场景下的行走安全。
2.1.3 中底材料
(1)中底结构设计:中底部分可通过环保型粘结剂将不同材质的中底组件牢固粘合,确保鞋底的稳固性与耐用性,提升穿着舒适度。
(2)粘合剂选择:所使用的粘结剂需严格符合相关环保规定,确保对人体健康无害,符合现代绿色制造理念。
2.1.4 内衬材料
(1)内里材质选择:内衬应采用柔软舒适、透气性优异的材料,如高品质合成革或环保PU材质,提升穿着时的舒适感受,保持足部干爽。
(2)内里材质安全性:内衬材料需经过严格的安全与健康测试,确保无刺激性气味释放,对人体皮肤及健康无害,符合相关环保与健康标准。
2.2 鞋类结构参数设定
2.2.1 鞋底结构
鞋底具备良好的耐磨性和耐折性,确保在日常穿着过程中不易磨损或断裂。鞋底硬度设计需适中,既能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又能保证行走时的舒适度。此外,鞋底设计需考虑防滑性能,确保各种路面条件下拥有良好的抓地力。
2.2.2 鞋面结构
鞋面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柔软度,以减少对脚部的压迫感。鞋面与鞋底的粘合强度需达到高标准,避免开胶现象的发生。鞋面设计需严格遵循人体工学原理,确保穿着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提升穿着体验。
2.2.3 鞋帮结构
鞋帮的高度和形状需根据鞋类用途及穿着者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例如,运动鞋鞋帮通常设计得较低,以增加灵活性;而正装鞋鞋帮则设计得较高,以提供对脚踝的额外支撑。鞋帮的缝合或粘合需确保牢固性,以满足穿着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耐用性要求。
2.2.4 内部结构
鞋垫和内衬需采用吸湿性和透气性良好的材料,保持脚部的干爽和舒适。鞋垫的弹性需适中,提供足够的缓冲效果,减少行走时对脚部的冲击,进一步提升穿着的舒适度。
2.3 鞋类工艺参数设定
2.3.1 鞋面材料处理
(1)优选头层牛皮,确保鞋面质感与透气性。
(2)在削制鞋头帮脚、鞋口及内里时,严格控制宽度与厚度,如鞋头帮脚精确削至8 mm宽、0.8 mm厚,以保障鞋子的结构稳定性和耐用性。
2.3.2 鞋帮缝制
(1)缝制时,针距设定为13或14针/英寸,边距保持一致,确保鞋帮缝合牢固且外观整洁美观。
(2)腰帮与后帮经过精细敲平敲直处理,避免破损,确保鞋子的整体形态挺阔。
2.3.3 鞋内处理
(1)根据款式需求,选择贴合舒适的PU或合成革作为内里材质。
(2)刷胶工艺需薄而均匀,避免胶水溢出,确保穿着体验的舒适性。
2.3.4 鞋底处理
(1)鞋底采用精密设计的3D齿状橡胶纹路,显著提升摩擦力,增强防滑效果。
(2)鞋底厚度根据款式需求进行设定,如增高3.5 cm,确保穿着舒适且有效分散压力。
2.3.5 其他细节
(1)鞋口拗边边距保持一致,确保鞋口平顺且美观。
(2)加强带拉顺处理,松紧适度,避免鞋口变形,提升穿着体验。
2.4 鞋类性能参数设定
2.4.1 耐折性能
利用耐折试验机对鞋品实施连续屈挠测试,旨在检验鞋底是否存在断裂风险及帮面材料是否会出现裂面等瑕疵,从而确保鞋品在正常穿着过程中展现出卓越的耐弯曲与弯折性能。
2.4.2 外底耐磨性能
采用装备有齿的金属磨轮对外底进行磨耗测试,精准评估其耐磨性能,以保障鞋在经历长时间穿着后,依旧能够维持优异的抓地力与长使用寿命。
2.4.3 剥离强度
鉴于剥离强度过低可能导致鞋在穿着与存放过程中易于开胶,进而影响使用寿命,因此,在制定团体标准时,需严格明确剥离强度的最低阈值要求。
2.4.4 老年鞋特殊性能
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特殊需求,浙江省皮革行业协会鞋类团体标准特别强调了防滑性能、舒适性能与减震性能的评估。通过湿态静摩擦系数、外底硬度及微孔底压缩变形等关键指标进行综合测试与评估,旨在满足老年群体对鞋品行走安全、舒适度与健康性的高标准要求。
3 技术参数的验证与优化
3.1 技术参数的验证方法
(1)实验室测试验证。包括对鞋子的材料、结构、尺寸等进行严格的测试。
(2)实际穿着测试。邀请一定数量的消费者穿着样品,并在一定时间内收集他们的反馈意见,评估鞋子的舒适度、支撑性、防滑性等参数。
(3)采用计算机模拟和数据分析的方法进行验证。模拟鞋子在不同条件下的使用情况,并预测其性能表现。同时,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找出潜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进一步优化技术参数。
3.2 技术参数的优化策略
(1)基于实际生产数据和消费者反馈,对现有技术参数全面评估,识别出存在的短板和冗余。
(2)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技术参数进行精细化调整。
(3)加强跨部门协作,将设计、生产、质检等环节紧密衔接起来,形成闭环的优化流程。
(4)持续优化技术参数的验证方法,确保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定期复审和更新标准,使技术参数始终保持在行业前沿水平。
3.3 验证与优化实践案例
意尔康股份有限公司选取了一款经典款式的皮鞋作为实践案例。对该款式皮鞋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测试,确保所用材料符合浙江省皮革行业协会团体标准T/ZPGX 009—2024《男式礼仪鞋》中的技术要求。按照设定的技术参数进行了样品鞋的制作,并进行了多次试穿和行走测试。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鞋底硬度和防滑性能是影响舒适度和耐用性的关键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对鞋底材料进行优化,提高了硬度和防滑性能,同时微调鞋面的透气性和支撑性。优化后的鞋在舒适度和耐用性方面均有显著提升。这一实践案例不仅验证了团体标准技术参数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也为后续的产品研发和生产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支持。
4 结论
本研究结合意尔康品牌特点、技术工艺和市场需求,重点探讨了浙江省皮革行业协会鞋类团体标准的关键技术参数,如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工艺控制等,并给出了具体的设定建议。这些建议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企业在实际生产中加以应用,有效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确保产品在舒适性、耐用性、安全性等方面达到较高标准,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对于促进鞋类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图/意尔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