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要闻>

 爱心箱包 “装”满爱心

爱心箱包 “装”满爱心

2025-07-09

来源:邯郸日报

作者:李天一

“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能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还能每个月挣两千多的工资,俺知足。”魏县爱心箱包厂职工张海莲的话语,道出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幸福感。
厂内张贴的一张工人集体外出旅游的大合影里,一张张笑脸格外灿烂。是什么样的工厂,能让职工们有如此强的获得感?又为何以“爱心”为名?
魏县爱心箱包厂坐落于前大磨乡连枣林村外,整洁的道路直通厂区门口。每当满载原材料的卡车驶入,厂房内便立刻忙碌起来,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每日上演。
作为以箱包生产为主的企业,该厂现有工人72名,其中带动建档立卡人员23人,年生产箱包30余万个,营业额达500余万元,员工平均月收入超2200元,真正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
凭借用工与用地成本优势及高质量产品,工厂订单应接不暇,还开设网店拓展销路。近期,借力邯郸文旅“出圈”红利,微工厂还研发了邯郸成语典故系列书包等新品。
“村里需要在家看护病人、陪伴孩子的村民,还有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都能把原料带回家生产,照样能有收入。”厂长王俊波介绍,自己不忙时会亲自下厨给大家做饭;针对有孩子的困难工人,厂里不仅送书包,每月还发放幼儿保教费补贴。
近年来,前大磨乡不少村民因缺乏技能或需居家照料,虽有强烈就业意愿,却少有机会外出务工。爱心箱包厂的创办恰逢其时,既让附近村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又降低了企业用工成本。
作为魏县首批落地的微工厂之一,爱心箱包厂的发展轨迹与王俊波的返乡创业路紧密相连。魏县成立帮扶微工厂(车间)加工合作社后,王俊波凭借在箱包产业的引领作用当选县箱包协会会长。
而爱心箱包厂的发展,是魏县帮扶微工厂的一个生动缩影。
魏县是河北微工厂的发源地。2017年,当地大胆创新,以微工厂为突破口,蹚出“群众富腰包、集体增收入、企业提效益、产业强根基”的产业化扶贫新路径。政府通过帮建标准化厂房、发放技能培训补贴等“政策礼包”,吸引众多在外优秀青年返乡创业就业。一时间,服装车间缝纫机飞速运转,箱包工坊流水线有序作业,毛绒玩具厂创意产品不断涌现……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让数千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端稳了增收致富的“新饭碗”。
在产业升级与市场变化中,魏县微工厂凭借模式创新焕发活力,走出特色发展之路。如今,全县132家帮扶车间和微工厂如星火般铺开,带动4000余名农民就近就业,经济效益较传统模式提升15%。这种“小而精”的柔性生产模式,精准适配市场需求,将现代产业模式与乡村资源深度融合,既破解了农村劳动力就业难题,又为县域经济注入韧性,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

责任编辑人:樊永红

赶快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收藏:

分享:

Copyright 1998-2015 chinaleather.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10008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