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资讯>

 知名鞋企打假:10名律师突袭查封假鞋

知名鞋企打假:10名律师突袭查封假鞋

2025-07-09

来源:鞋界教授

作者:


当“丑萌”勃肯(Birkenstock)从小众反文化符号蜕变为潮流单品以后,山寨也随之蔓延。

7 月初,路透社独家披露了一起看似普通、却暗藏多重信号的案件:德国勃肯向德里高等法院起诉多家印度小型鞋厂和贸易商,大批法院委任律师突袭阿格拉—新德里一带的作坊并就地封存假货。

案件已完成证据扣押,下一次开庭排期 10 月 6 日。

案件速览:

10 名“突击检查官”与隐秘产线

起诉主体与被告:勃肯在 5 月将 4 家贸易商、4 家工厂及 2 名未具名个人一并告上法庭,指控其在阿格拉城乡暗中批量生产假鞋,并销往本地及海外。

法院动作:5 月 26 日,德里高院法官 Saurabh Banerjee 签署保密令,任命 10 名本地律师为“专员”,获权“扣押、打包、封存”全部侵权货物。检查已于近期完成并向法官递交密件。

外部:几乎同一时间,Crocs 继续追打长达 9 年的印度侵权案;Prada 因“改良”印度传统拖鞋却未标注出处而遭舆论围攻。鞋履巨头集中维权,透出一个信号:印度正加速成为全球鞋业的“灰色产区”与“增长蓝海”并存的矛盾体。

更大的警示:

品牌护城河与供应链阴影

假货逻辑:从“泰姬陵”到“全球集运”。

阿格拉旅游区的廉价劳动力、完善物流和松散监管,为“高仿—贴标—混货出口”提供了天然温床。一次客单价 100 美元上下的真勃肯,在作坊里 5–10 美元即可出厂。利润驱动与监管缺位,让假货源源不断。

品牌应对:法律战只是最低防线

勃肯此番“先查封再庭审”打法固然高效,但代价是高诉讼成本与漫长周期。对跨国品牌而言,真正的护城河仍是:

更精细的溯源标识与芯片防伪;

更短链条、可视化的合规供应链;

与电商平台、支付端的实时联动封禁。

单靠一次次“抓”无法根治系统性山寨。

法官在文件中直言,假鞋“肉眼几乎无法区别”,普通消费者极易受骗。

假货的存在正挑战“买得起/看得懂/买得到”的传统消费分层,也进一步挤压了正品价格带。对于品牌方,唯有持续提供难以山寨的差异化价值,才能留住真正愿意为“设计 + 体验”买单的人。

最后:

勃肯、Crocs、Prada 的印度风波大概率只是序章。无论身在产业链哪一环,是时候审视:当生产与营销全球化、监管与诚信仍本地化时,企业的“护城河”究竟在哪里?

这场裁定给出的答案很冷酷——假货只需一夜,品牌护城河却要年复一年地加固。

责任编辑人:张雅洁

赶快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收藏:

分享:

Copyright 1998-2015 chinaleather.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10008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