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瑶 徐梦梓 龚晓军 张丽琴 张亚伦 秦佳俊
(河北师范大学家政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24)
摘 要: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传统手工艺的活化利用逐渐成为激活乡村经济动能,促进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聚焦草木染这一传统手工艺,通过深入调研武强县非遗工坊古法年画研学基地,来探究草木染技艺如何赋能乡村振兴。为促进草木染产品适应现代需求,实现村民致富增收,本文从色彩、产品、材质、技术手段、风格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草木染产品的多元设计实践,以及对草木染产品进行环保、手工的品牌定位,线上与线下渠道相结合等推广手段。通过对草木染产品设计的研究,为新时期传统工艺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范例,对于促进草木染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草木染;乡村振兴;手工艺品;草木染技艺
前 言
作为我国传统染色技艺的代表,草木染技艺根植于农业经济的土壤,起源于农耕文明,属于农民,贴近土地,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和地域特点,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蕴含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环保价值[1]。然而由于当前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草木染自身的局限性,草木染产品面临着市场适应性、文化传承与产业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挑战。因此对草木染产品进行创新研究,为乡村设计出具有时代性、独特性的草木染工艺品和服饰,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审美与需求,对推动乡村振兴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又指出:乡村振兴是压舱石和稳定器,可以看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如何有效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通过对草木染产品设计的研究,我们期望为乡村振兴开辟一条创新路径,激发乡村产业发展活力,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1 多元产品设计实践
1.1 色彩多元化
色彩,作为草木染艺术的核心要素,蕴含着丰富的自然韵味与文化内涵,其演变与创新是草木染技艺发展的重要标志。传统草木染虽然独具魅力,但也面临着固色性差、色彩表现力有限等问题[2]。现代草木染技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创新性探索,使色彩的表现力和应用范畴得到了很大的丰富。现代草木染色彩种类丰富,如可用茜草中的茜素染出从浅粉到深红等不同程度的红色,古代的“绛色”就是用茜草染成的偏红色的颜色,而加入不同的媒染剂还可使红色呈现出不同的偏向,如偏紫或偏橙;通过不同的发酵和染色工艺,能染出从浅蓝的“月白”到深蓝的“靛青”等多种蓝色,如传统的蓝印花布就是以蓝草染出的蓝色为主色调。此外,现代草木染色彩变化更加微妙,通过精细调控染色过程中的温度、时间、染液浓度等关键参数,以及采用先进的染色技术,如套染、晕染等,同时结合现代色彩理论与设计美学,将大自然的斑斓色彩巧妙地融入每一寸织物之中,如渐变色、对比色等,使草木染的色彩世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1.2 产品多元化
草木染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染色工艺,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能够传承至今,历久弥新,与其产品多元化有着重要联系。草木染能结合人们当代的审美和不同的需求不断创新,使得草木染产品各式各样。
草木染产品涉及各个领域,在服饰领域既设计传统服饰又涉猎现代时尚服饰,传统的汉服等常采用草木染工艺,染出的色彩自然柔和,具有独特的韵味。如用板蓝根染出的蓝色汉服,淡雅清新。此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如苗族的服装、配饰等,也大量运用草木染技艺,展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在时尚服装领域,除了传统款式的服装,现代时尚服装也开始融入草木染元素,如皮革马甲、T恤、衬衫、连衣裙、牛仔裤等,通过局部染色、拼接等手法,打造出个性十足的时尚单品,满足年轻人对独特性和环保性的追求。如扎染皮衣是其众多产品中的一类创新产品,扎染皮衣选用环保的植鞣皮革,以板蓝根、槐米、茜草等天然中草药为染料,运用扎染技术,实现了多色彩多手法的纹样创意,颜色艳丽,立体感强。在饰品配件领域,有项链、耳环等首饰,通过将草木染的布料等与金属、宝石等材料结合,制作出独具特色的饰品。还有包包、帽子、围巾、手帕等日常配件,使用草木染工艺,使其更具自然美感和艺术价值。草木染技艺在家居用品领域包括抱枕、屏风等采用草木染的图案和色彩,更具艺术感和文化气息。草木染的环保无公害的特性,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例如,茶染在孕妇装设计中的应用与表现,正是传统草木染色与现代设计需求相结合的实践与创新。茶染作为传统草木染色工艺,与我国传统茶文化紧密相连,拥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3]。以平山北庄的千层老布鞋为例,在布鞋的制作过程中融入草木染技术,不但能有效地解决传统布鞋色彩单调的问题,而且能使布鞋视觉表现力大大丰富,从而使布鞋与现代消费者的喜好更加契合。这些作品不仅彰显出草木染技艺的独特魅力,同时又以追求自然、环保的生活风尚,传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与尊重。这些手工艺品凭借精湛的手工技艺和独特的设计,将鲜明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展现出来,进而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更多的契机,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
1.3 材质多元化
棉和麻作为常见的天然纤维,透气性好,吸湿性强,在植物染料中能有效地吸收并固定色素,同时还能表现出植物染料的独特色彩与纹理,是传统草木染中的代表材料。丝、毛是草木染中的高档材质。丝绸以其光滑细腻、光泽佳的特点,与植物所染的色彩相互辉映,表现出一种高贵典雅的气质。羊毛等动物纤维具有很好的保暖性和柔软的手感,再加上草木染的温润色彩,更加突出了产品的舒适感和温馨。
草木染技艺的应用范围不局限于棉、麻、丝、毛等传统纺织材料,它同样能够适用于皮革、纸张、木材等多种材质。不同材质的草木染产品具有不同的质感和表现效果,能够满足不同领域和场合的需求。具体而言,经过草木染处理的皮革,能展现出别具一格的纹理与光泽;纸张草木染产品则流露出一种自然质朴、文艺雅致的气息;而家具、装饰品等领域应用木质草木染产品,可以为其增添一抹天然的、温馨的气氛。
1.4 技术方法多元化
草木染技术丰富多样,使得这一古老又传统的染色工艺充满活力。扎染,作为草木染技术中极具代表性的技法,通过对布料、皮革等进行捆绑,使染料无法完全渗透布料或皮革,从而使其形成富有韵律感与艺术感的留白、晕染效果,扎染的技法根据不同的捆绑手法可分为螺旋法、扎结法、夹染法、波纹法、云染法等不同手法。每一件扎染作品因为捆绑手法、浸染时间、染料调制比例的不同,都变得独一无二,花纹似云彩般变幻莫测。蜡染则是利用蜡的防染特性,将蜡用热蜡机融化,用蜡刀沾蜡液手绘自己想要的图案,再浸入染料,等待染料充分浸入布料,拿出染液经氧化还原之后,用热水使表面的蜡层褪落后,精细的丰富多彩的图案便呈现在布上,传统的蜡染图案,线条流畅、图案古朴,褪色后呈现的图案具有深厚的特色民俗文化。草木染技艺多样,也能将不同技艺相互结合,草木染技艺的结合方法各式各样,创意无限。扎染技术与蜡染技术的结合,更是精彩绝伦,先用融化的蜡液勾勒出精细轮廓,再采用扎染技艺的不同捆绑手法营造丰富层次,两种技法相辅相成,印染出独一无二的草木染艺术品。雕版印的草木染技艺通过将草木染技艺与传统印刷技术碰撞,将刻好图案的雕版蘸取染料,精准地印制在布料或皮革上,这种方法批量复制的同时保留手工温度,适用于大面积装饰。套染法是将布料分别浸入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染液中,混合染色。如将布料染红后,再用蓝色染料套染布料就会变成紫色。如果先染蓝,再用黄色染料套染布料就会呈现出绿色。套染能让布料的颜色变得丰富多彩,这些丰富的草木染技术手段相互融合,推动草木染这一古老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夺目光彩,满足人们多样的审美与功能需求。
1.5 风格多元化
古色古香的草木染自古以来承载着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之美。从前,人们热衷于利用草木染描绘自然的包罗万象。新时代下随着人们的审美需求日新月异,草木印染与时俱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表现形式,而是通过衍生出与现代设计理念、跨文化元素等等相结合的新风格新形式(如新中式),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草木染手工艺品制作过程中,渐渐出现利用草木染的天然纹理与现代极简主义的设计风格相融合的雏形。这种新形式既保留了草木染原有的温润与质朴,又增添了现代感的简洁与优雅。
不仅如此,草木染的技艺已经出现与抽象艺术的色彩表达相结合的新形式,衍生出既有传统韵味又充满视觉冲击力的手工艺品,在草木染领域中真正地实现了中外合璧。我们实践中还将草木染技艺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结合,充分利用草木染边角料结合新兴时尚饰品打造出兼具生态文明意义与美学实用价值的设计品牌。这样多元化风格探索的方式,不仅让草木染丰富了现代设计,注入了更多自然与文化的内涵,而且真正做到制作过程中减少边角料的流失与浪费,促进草木印染手工艺制作过程中的降本增效,实现经济、生态、社会协同,促进可持续发展。
2 草木染在皮革产品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环保、健康、自然的追求日益增强,草木染产业逐渐崭露头角,并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4]。草木染根植于农业经济的土壤,与农业农民农村紧密联系,不可分离。草木染的染料主要来源于各种植物,这些植物大多可以在农田、山野、庭院等地种植。农民通过种植这些植物,不仅可以为草木染提供丰富的原料,还可以增加农业生产的多样性,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时,草木染植物的种植和养护相对简单,不需要过多的化肥和农药,有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草木染技艺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其传承和发展也离不开农民的参与。农民通过培训掌握草木染技艺,来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实现增收致富。农民可以通过种植草木染植物、加工染料、制作草木染产品等方式参与到草木染产业的发展中来,从而分享到产业发展的红利。
在草木染产品制作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染色原料以及融合地方特色资源,如刺绣、年画等。笔者经过对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北代镇前西代村汇名轩非遗工坊古法年画研学基地实地调研得知,该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为己任,把武强年画(植物染色古法手艺)作为主线,激活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功能。
据经济日报相关数据显示,该地培训年画人才1000多人,全县年画门店作坊达126家,相继开发了年画书签、餐具等文创产品30余种,年产值1.5亿元。此外,武强县汇名轩非遗工坊还成立了“妇女微家”,帮助广大妇女建立就业创业平台,在农闲时候培训妇女绘画、创作、装裱等工艺,目前已经吸引周边村40余名妇女加入。从该地区非遗技艺成功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我们可以提炼并借鉴宝贵经验,为面临返贫风险的乡村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启示。
在制作草木染产品过程中,还可以运用多余的废料制作一些小饰品,实现废物的高效利用。图 1(设计者:徐梦梓、龚晓军)是用羊皮的废料制作的胸针,图 2(设计者:徐梦梓、龚晓军)是羊皮植物染耳环;图3是在辛集市图休服装设计有限公司制作染色羊皮的实践过程,之后利用染色羊皮,通过裁剪整理后再制成成衣,如图 4所示(款式设计:谢财林,纹样设计:张丽琴、刘佳瑶、龚晓军、高小嫒)。作品均采用云染的手法,黄色和绿色是先用麻绳捆绑小羊皮放到蓝靛染料里面15分钟后放入用槐米煮的黄色染料里面再浸泡5分钟,接着拿出来等待氧化,原来的蓝色部分就变成了绿色,其余的为黄色,紫色是在用茜草煮的染料中浸泡2小时,之后放入明矾里面固色,最后将染好颜色的小羊皮挤干捞出,洗去浮色,放在阴凉处平铺展开晾干,让小羊皮变得更加细腻柔软舒适,以便之后的处理。
3 草木染产品的推广
3.1 品牌定位
在当今消费市场崇尚绿色生活与个性化趋势下,草木染产品应清晰定位其天然、环保、手工特性,与化学染料形成鲜明对比,以塑造卓越的品牌形象。具体而言,可突出草木染产品所用染料源于自然植物,制作全程无添加有害化学物质,且每件产品均蕴含手工艺人的独特创意与精湛技艺。
3.2 营销策略
充分运用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多形式的草木染内容分享。通过制作精美的短视频展示草木染制作过程中从采集染料植物、熬制染料到染布的各个环节,让消费者直观地感受到这一传统技艺的魅力。在图片分享方面,可以展示草木染成品在不同场景下的效果,如一条草木染的围巾在冬日雪景中的搭配,或者草木染的窗帘在温馨家居环境中的装饰效果。还可以撰写并发布关于草木染的科普文章,详细介绍草木染的历史,追溯其在中国古代及其他文化中的起源和发展,如我国古代民间的染布传统,以及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对草木染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同时深入讲解染料植物种类,像蓝草、茜草、苏木等常见植物染料的特点和染色效果。此外,着重阐述草木染对人体的益处,如某些植物染料具有抗菌消炎的功效,以此提升消费者对草木染产品的认知度。此外,还可以举办草木染体验坊等活动来提升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体验,促使消费者对产品背后的文化价值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在活动中,经验丰富的手艺人首先向参与者详细讲述各种天然染色植物,包括板蓝根、茜草、栀子等,以及我国草木染色的历史等知识。之后手艺人便亲自上阵,运用扎染、蜡染等技法,将素色坯布变成绚丽多彩的艺术织物,每一个步骤都向体验者直观展示着这项非遗技艺的精妙之处。参与者在手艺人的指导下,也运用各种染色技法,染出自己喜欢的草木染产品,可以是丝巾、裙子、衬衫等。参与者不再是单纯的消费者,而是专注的创作者,更能深刻地体会到手工印染的文化底蕴以及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这样的活动设计,不仅能够丰富消费者的体验层次,更能为品牌赋予独特的文化魅力,有效提升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3.3 拓展销售渠道
在线上销售渠道中,专注于手工制品和环保产品的电商平台可作为传统电商的有效补充。这类特色平台聚集着对天然染色工艺有较高认可度的消费群体,更有利于商家锁定目标客户群体。
在线下渠道方面,可以选择与文创店、手作工坊体验店、环保生活馆等实体店铺合作,设立草木染产品专柜或展示区。在文创类门店设置专属陈列区,能使草木染产品与周边文化创意商品形成风格统一的展示矩阵,共同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与手作工坊合作则能直观展现传统染色技艺的制作过程,增强产品的工艺价值感知;而在环保主题商店中,通过与同类环保商品的组合展示,可形成绿色消费场景的协同效应,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的产品体验,从而有效促进购买决策转化。
4 结语
草木染技艺凭借浑然天成的独特魅力,在新的时代下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当今草木染秉持着绿色环保理念与现代设计方案相结合,并通过技术赋能、品牌塑造等方式,将“指尖技艺”变成“指尖经济”,为乡村经济注入新鲜的血液,帮助村民们开辟致富之路,巩固扶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吴灿,马亚静.乡村振兴背景下草木染传统手工艺品牌建立策略研究[J].西部皮革,2021,43(24):26—27.
[2]张文静.草木染艺术的发展及在服饰中的创新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3]马一鑫.茶染在孕妇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24.
[4]渠立苇,周晓.草木染技艺在现代产品设计中的创新应用研究[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4,4(05):82—84.
[5]李思仪,刘天蓬.基于传统草木染技艺的现代文创产品设计研究[J].设计,2024,37(21):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