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新时期,皮革工业如何充分挖掘新动能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行业焦点话题,本刊特别采访了皮革行业重点企业、产业集聚区有关主管单位、专家学者及行业资深从业者。本期,我们继续分享来自四川德赛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学东、上海国学鞋楦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国学、宁夏毛皮皮革协会理事长马兴祥和昌黎佳朋商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雨江等业内精英的真知灼见,共谋行业发展新篇章。
丁学东:在环保、产品应用、产业链整合和国际合作方面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推动技术创新。突破性的技术创新在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皮革行业正在逐步实现科技升级,德赛尔深刻地认识到要把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关键动力。过去几年,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自身创新实力,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赢得了客户的认可。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推进技术改造升级,并加强研发团队的建设,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积极探索四新技术,推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新发展需要新动能,我们认为当下行业新动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绿色环保方面。新质生产力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绿色环保是各行各业发展绕不开的焦点问题。目前德赛尔的全线产品已通过ZDHC有害化学品零排放的三级认证,符合国内外环保标准;公司研发的无双酚合成系列鞣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受限双酚类的化合物,减少了皮革化学品制作和应用过程中的污染风险;同时公司将继续通过优化生产流程,采用环保原料和先进技术等一系列的举措,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是市场多元化方面。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随着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需求的增加,皮革行业也在不断地探索新方向和新服务。因此德赛尔也在积极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拓展家居、汽车内饰等新应用领域的产品,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下一步,公司将继续加大探索多元化市场的力度,寻求更多的应用场景和市场机会。
三是产业链整合方面。新质生产力追求的是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方式,这意味着行业需要推动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更好地促进产业链的升级和整合。德赛尔希望通过促进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互补和协作创新,与行业伙伴共同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的升级,提升行业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四是国际交流合作方面。随着科技创新的全球化趋势,皮革行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通过参与国际展会与交流活动等方式,德赛尔积极参与到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去,了解国际市场的新需求和新趋势,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总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众望所向,是时代所趋,也是企业要立身于未来的必然之选。行业企业应加快推动新旧动能的转换,尽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的体系,促进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陈国学:提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 赋能鞋业新发展
对于中国制鞋企业来讲,需要认知制鞋企业的新质生产力是什么。我认为设计上应从五个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去提高,以形成制鞋企业的新质生产力。
第一是要把数字化技术落实到具体的产品设计制造中,在产品设计中要有具体的数据技术,不能只讲概念,例如鞋子设计不仅要有美化的效果图,更重要的是要有落地的鞋楦各部数据尺寸,要有鞋底设计图纸和模具的三维数字尺寸,要有帮面样板的数据尺寸,这样才能真正指导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设计师只有懂得和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技能,才会有能力设计出领先于同类产品的高质量新优产品。这样才能称得上是新时代的新质生产力。
第二是企业的制造方式要符合现代化的新要求,要高度重视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等制造新技术的提高升级,要把这些先进的新技术落实到企业的现实生产制造中去,把这些新技术转化成为企业的新质生产力。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就必须高度重视标准化技术的进步,必须懂得和掌握关键性的专业知识、专业数据技术;同时企业要制修订好设计制造的设计标准、技术标准、质量标准等关键性的标准化技术。这样才算现代化的先进企业,才能立足市场。
第三是要提高鞋设计的新知识、新技术,使之成为企业发展需要的新质生产力,这是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鞋子设计不仅是外观款式的美观新颖,更重要的是要符合当前人们追求鞋子的合脚舒适和护足保健需求。因此,制鞋企业需要了解一双真正合脚舒适的好鞋的鞋楦数据技术和鞋子的设计制造技术。
第四是要重视鞋楦设计。楦型的底部曲线造型符合脚型是鞋底模具设计的关键,其中核心技术是让人体在脚底部的重量和压力得到均衡的分布,以达到人在行走和运动时的合脚舒适。要将它量化成为设计鞋楦、鞋子的标准化数据技术,作为设计制造中的依据。
第五是要重视鞋垫和中底板的设计技术。鞋子要实现合脚舒适,鞋垫和中底也要符合脚型,这也是关键性技术,只有鞋垫和中底都符合脚的底部形态,穿上这样的鞋,在行走和运动中才会感受到鞋子的合脚舒适性。所以鞋垫和中底板设计也要有具体数据作为设计依据。
将以上五个方面的设计专业技术知识量化成数据,量化成标准化的数据技术,是做好鞋必须掌握的制鞋数字化技术,也是我认为形成制鞋企业切实的新质生产力的一种方式。
马兴祥:数字化+环保+产教融合构建宁夏毛皮产业新质生产力
作为宁夏毛皮产业的行业引领者与实践主体,我们积极探索构建宁夏毛皮产业的新质生产力,主要是从数字化设备技改升级、环保及技术改造升级、产学研人才培养计划三个关键方面展开。
数字化设备技改升级方面。在当下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化转型成为各行各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宁夏毛皮产业也不例外。以青铜峡市祥云皮草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近年来该公司大力投入数字化设备的引进与升级。引入了先进的自动化加工系统,其中在鞣制水场环节,数字化控制设备能够精确地控制温度、湿度和化学药剂的用量,使鞣制过程更加科学、稳定,生产出的毛皮质感更好、品质更高。后整理工序引入了先进的自动化干燥、振荡、拉软、干洗等后整理系统,其效率相比人工提高了数倍,产品品质及稳定性更是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这一趋势带动下,毛皮企业逐步淘汰老旧设备,数字化设备的覆盖率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平均提升了 30%以上,使宁夏毛皮在市场上的口碑与竞争力不断增强。
环保及技术改造升级方面。随着社会对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宁夏毛皮产业深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环保改造方面,宁夏各毛皮企业积极投入资金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先进的生物处理技术,使污水达标排放,部分企业更是实现了中水回用,大大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从技术改造来讲,通过技术创新,研发出了新型的鞣制技术,不仅减少了重金属污染,而且鞣制出的毛皮兼具柔软、耐用的特点。这些环保与技术改造升级举措,让宁夏毛皮产业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也为产业赢得了更多政策支持与市场认可。
最后,产学研人才培养计划对产业发展影响深远。人才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行业协会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成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一方面,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基地,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毛皮产业的实际需求与运作流程;另一方面,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并开展针对性的科研合作项目。通过产学研人才培养计划,不断为产业注入新鲜血液,提升了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与技术水平,让宁夏毛皮产业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宽。
宁夏拥有丰富原料资源及水电气等生产成本优势,相信通过数字化设备技改升级、环保及技术改造升级以及产学研人才培养计划的多管齐下,宁夏毛皮产业在新质生产力的构建上一定会取得显著成效。
蒋雨江:产学研联动 打造新业态
毛皮作为高端服装的用料,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其产业消费动能是一直存在的,满足人们特别是新生代消费群体的需求是毛皮产业发展的源头。
就毛皮业内而言,改良养殖模式(注重农场式规模养殖),提高饲养手段(增加科技加持),提升毛皮质量(强化育种投入)、开发毛皮及畜养综合效益等,其潜力空间还是很大的。在保持适度的市场供给的条件下,产业链上下游的红利也是较实惠的。
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虽然近几年行业增速放缓、消费市场环境较为低迷,毛皮产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毛皮产业可以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做文章,向新质方面靠拢,只要方向不错,用心用智培育,传统产业也可打造出产业新引擎。近几年,市场上也不乏“踩对点”的取得逆势发展的企业。因此,企业要打好各自牌,在调整产业结构、打造差异化品牌、优化区域资源、培树产业生态等方面进行实质性动作。
从我们企业来看,佳朋作为毛皮全产业链品牌企业,当前的创新点放在了培育本区域特色貉种上,我们正在通过与科研院校加盟合作,通过科学育种和现代饲养缩短与国际优质皮的差距。从实际成效看,成绩喜人。貉个体大小、毛色绒质有了较大的进步。下一步我们还要在貉绒研发、肉质综合利用上继续投入,提升貉养殖的整体效益。也要联合裘服研发企业在貉皮终端利用上进行攻坚,彻底摆脱旧的生产方式。
此外,集团正在依托毛皮市场基础,打造现代化水平的毛皮交易的平台。同时,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正在谋划实施昌黎毛皮创新创业园项目,力求通过毛皮+旅游融合,为昌黎毛皮产业提供新动能。
(文字整理:毕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