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皮革行业特色区域>

 中国毛皮碎料加工基地·阳原

中国毛皮碎料加工基地·阳原

2014-04-15

来源:中国皮革网

作者:

阳原县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同时也是毛皮文化的发祥地,人类在此经历了200余万年的进化过程,利用动物毛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











一、阳原毛皮产业发展历程

(一)起源。阳原县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同时也是毛皮文化的发祥地,人类在此经历了200余万年的进化过程,利用动物毛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据考古研究发现,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10万年前的阳原侯家窑人,就开始用石器切割兽皮。旧石器时代晚期,阳原虎头梁人已学会磨制骨针、骨锥,缝制皮衣。距今约五千年左右,华夏人文初祖——黄帝,从陕西渭河流域迁徙至泥河湾盆地、桑干河流域,发现桑干河两岸盐碱滩地可使动物毛皮变得柔软绵滑,于是在部落里全面推广和普及,这就是最原始的鞣制硝染技术。现今,阳原境内大盐厂、小盐厂、碱洼、碱沟、咸水皂等一些古老的村庄,据说就是黄帝时期毛皮加工基地的遗迹。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开启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当之无愧地成为毛皮文化的开山之祖,阳原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毛皮文化发祥地。

(二)传承。战国的中后期,赵武灵王的长子章管辖的代郡安阳邑(今阳原),以先进的毛皮技术积极推行胡服骑射,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服饰革命,即服装从长袍、大衫到短褂、衣裤分开的变革(《中国服饰史》)。公元前119年,西汉大将霍去病率五万东路军将士,身穿阳原“毛毛匠”亲手缝制的毛皮战袍,兵出代郡(阳原)征伐匈奴,所向披靡,从此,阳原毛毛匠和阳原毛皮的神奇与名气便随着霍去病的威名而传扬天下(《汉书·武帝本纪》)。

(三)辉煌。设立规模毛皮厂。阳原毛皮业和毛纺业最辉煌的历史发展时期当属元代,窝阔台统治时期,时称“弘州”的阳原,设立了隶属于工部的弘州人匠提举司以及所属的专门为朝廷生产毛织品的纳石矢局、毛缎局等,当时就有近两千余户工匠。成就“皮都”张家口的历史辉煌。到了清代,张家口为北方仅次于天津的国际贸易商埠,进出口贸易税收占清政府全国进出口贸易税收的三分之一,成为驰名中外的“皮都”,从事毛皮业的3万多毛毛匠中有近一半都是阳原人,在近八百家毛皮作坊中有一半以上为阳原、蔚县人所开。阳原毛毛匠以自己的坚韧、勤奋、智慧和诚信,成就了北方皮都张家口的历史辉煌,促进了中国毛皮产业的繁荣与发展。走出国门对接国际市场。清末民初时期,阳原毛毛匠就通过张库大道与蒙古国的乌兰巴托和俄罗斯的恰克图进行毛皮贸易往来,现在蒙古国的乌兰巴托还有一条阳原街。

(四)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我县建立了第一家国营毛皮企业—阳原县裘皮厂,到1979年全县发展毛皮加工厂159家,初步奠定了地方支柱性传统产业地位。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毛皮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一是碎皮加工迅速兴起。从1992年首批承接天津土畜产品进出口公司的“碎皮加工”缝制皮褥子开始打开销路,依靠“碎皮缝制”与“穿网编织”两大技术,精心培育“碎皮缝整”和“整皮碎用”两大特色,缝制的技艺精湛,拼对的形式多样,丰富了裘皮的毛色纹路与观感、质感,越来越被国内外毛皮经销商所关注和信赖。全县初步形成了以西城镇(以狐料加工为主)、东城镇(以貂料加工为主)为中心,揣骨疃镇、东井集镇、要家庄、浮图讲乡为补充的6个重点乡镇,东井集镇西福地村(加工羊剪绒),揣骨疃镇揣骨疃村、西马圈村(加工水貂脊块)、曲长城村(加工貂头),要家庄乡下滋铺村(加工水貂尾)等30多个毛皮专业村,构成“数乡一业,数村一品”的区域布局,并带动了宣化、怀安、蔚县、山西阳高、大同县等周边地区毛皮加工业的发展,辐射半径达100多公里,几乎“村村是工厂,户户是车间”。毛皮企业和加工户达到1500多家,年可加工各类毛皮材料1000多吨,占全国毛皮碎料加工总量的80%。全县从事毛皮加工、营销的有5万多人,其中从事毛皮碎料加工的农民就有3万多人。二是服装加工开始起步。1996年我县成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张家口北元皮毛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北元牌”高、中、低档裘皮服装和编织产品,这在当时有效地改变了我县皮毛行业以生产皮褥子为主产品的现状。在该公司的带动下云腾、华益、通盛、屈氏等数十家皮毛公司纷纷改进工艺,大力开发新产品,由简单低档褥类加工发展到毛皮服装加工。2012年底,全县有产值超亿元的企业1家,千万元以上并取得自营出口权的23家,产值500万元以上的50多家,百万元以上的有200多家,有“北元”、“北国屈氏”、“温美莎”等全省著名商标,年可生产各类裘皮服装服饰50多万件,实现产值达20多亿元,产品远销欧、亚、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销辐射北京、天津、内蒙、山西、河北等地,2012年全县毛皮产品出口创汇2163万美元。三是建起毛皮大市场。2006年,为解决毛皮产业有市无场的被动局面,我县与香港昌升置业集团合作建设了总投资3.2亿元、占地402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的毛皮大市场,成为我国北方地区规模较大的毛皮集散地,可容纳从业人员5000多人,年交易额达3亿多元。同时,成立了阳原毛皮工业协会、毛皮大市场管理处(2013年8月改为毛皮产业管理局),并出台相关扶持发展政策,使产业得到了发展。毛皮产业已成为全县带动农民增收、促进脱贫致富的第一大主导产业,同时还带动了房地产、餐饮、娱乐、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2012年,全年毛皮产业总产值达18.6亿元,占GDP的35.8%;税收完成1834万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5.2%;出口创汇2163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85%。今年1—7月份出口创汇760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78%。2012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皮革协会授予“中国毛皮碎料加工基地”荣誉称号,是长城以北两个国家基地之一。

(五)困境。阳原毛皮产业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全国皮毛行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我们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毛皮消费市场逐年下滑,而国内市场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呈上升趋势,国内皮革毛皮出口生产地,如海宁、辛集、佟二堡等都在抢抓机遇,迅速扩建市场,高水平搭建内销平台,变外销为主为内外同步发展的格局。我县毛皮大市场相比明显档次低、规模小、品种少,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的竞争需求。并且阳原毛皮产业链不完善,缺乏高档的服装加工和硝染鞣制企业,没有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这些都给毛皮产业发展带来压力和挑战,阳原毛皮产业正在被逐步边缘化,阳原的皮毛产业进入了一个十字路口,不进则退。

二、发展思路、目标和主要工作

县委、县政府在多次外出考察的基础上,认真领会、深刻贯彻落实市委关于阳原毛皮产业发展的指示精神,通过深入调研、充分讨论,在发展毛皮产业上形成了三个共识:第一,阳原自然条件差,毛皮产业是先辈在困境中找出的一条出路,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之一,丢不得。第二,通过考察学习,我们发现几个地方皮毛产业发展的速度惊人,短短几年时间,都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而我们无论是在市场建设上,还是在产业链条上都不完善,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机。阳原毛皮产业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不进则退。第三,国内市场的兴起为毛皮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阳原占据了辐射京西北的明显区位优势和深厚的毛皮产业、文化基础,周边怀仁、集宁建有裘皮销售市场,但因为没有加工基地作为支撑,竞争中明显弱于阳原,我们有能力占据京西北市场。所以,我们决定把毛皮产业作为全县重点打造的“3+5”产业之首来全力推进。

发展定位是:在全国皮毛行业整体布局中,错位发展,突出特色,打造中国京西北裘皮加工集散中心;提升全球最大的毛皮碎料加工基地;叫响中国毛皮文化发祥地。

发展思路是:以毛皮文化为引领,专业市场为龙头,碎料加工为特色,工业园区为支撑,全力打造集特种养殖、硝染鞣制、碎皮加工、成衣制作、产品销售、技术研发、文化旅游为一体,上联国际市场、根植千家万户、既富县又富民的产业集群。

发展目标是:一是打造富民强县支柱产业。到2015年,皮毛产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占全县GDP的57.5 %;皮毛产业税收达到2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37.7%;直接从业人员达6.9万人,间接带动5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500元;出口创汇达到 8000万美元。二是把毛皮产业打造成阳原最大的城市特色品牌。县城建设围绕毛皮来做,通过皮毛产业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活跃相关服务业、餐饮业,形成产城一体,产城互动格局,建设以毛皮为特色的新型城市。三是把阳原打造成全市旅游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节点。推动毛皮产业与泥河湾文化、民俗文化、佛教文化等几个文化产业互相促动,共荣促进,成为一体。

发展步骤是:近期工作和长远目标相结合,具体工作分三步走:第一步建设区域龙头国际裘皮城,建成国内设施一流、功能完善,在京、冀、晋、蒙交汇区域最大的毛皮专业市场,抢占区域市场至高点。第二步重点发展工业,建成以服装加工为中心,硝染和碎皮缝制为“两翼”的独具特色的皮毛加工基地。第三步完善产业链条,形成特种养殖、仓储物流、旅游服务、检验检测、培训研发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成为国内最大的毛皮产业集群之一。

围绕总体工作思路,近两年我们集中抓了四项工作:

一是抓规划。重点是聘请在国内具有较高资质水平的北京世纪中天国际有限公司编制了全县毛皮产业规划和毛皮产业园区规划。毛皮产业园区总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确立了“一城”(精品商城)、“一街”(皮草风情街)、“一馆”(阳原毛皮文化博物馆)、“六区”(总部研发区、住宅公寓区、碎辅料加工区、硝染加工区、精品加工区、休闲服务区)和“三中心”(毛皮碎料交易中心、裘皮技术培训中心、皮革毛皮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的发展布局。

二是抓项目。抓住关系整个毛皮产业发展的节点性项目,集中攻坚突破。1.龙头项目国际裘皮城精品商城,总投资6.5亿元,建筑面积13.7万平米,设计铺位888套、面积87230平米,现已入驻商户390户,占商城总商铺的90%,预计10月份开始试运营,可吸纳3000人就业,年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项目的整个建设过程是一个解放思想的过程,从县委、政府的思想解放到企业投资者的思想解放,特别是把全县的皮毛企业家拉出去解放思想;也是一个艰苦卓绝、合力攻坚的过程,连续克服了征地、拆迁、供电、融资等难题,从谋划设计到开工建设仅用100天,从开工到封顶仅用100天,创造了阳原项目建设新速度;更是一个打破常规的过程,我们实行预审制,“先上车后补票”,商城“五证一书”及时办理,确保后期具备售楼、融资条件,实现了资金链衔接。下一步,我们将力争把精品商城打造成华北地区功能设施最完善的毛皮专业市场。2.毛皮文化博物馆,投资4400万元, 建筑面积4300平米,正在进行装修和布展,预计年底正式开馆。项目聘请北京雅虹公司设计,得到了中国皮革协会的大力支持,建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最专业的毛皮文化博物馆。3.裘皮技术培训中心,投资636万元,建筑面积3303平米,主体工程已完工,年内可投入使用,为开展毛皮技术培训提供了有力保障。4.国家皮革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迁建阳原已得到市政府同意,目前完成了选址和建设方案设计,这一在全国最具权威性的皮检中心对于完善产业环境意义重大。5.毛皮硝染基地,规划投资2.5亿元,占地380亩,计划引进10家国内先进硝染企业,主要是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改升级。项目全部实施后,年可实现产值8亿元,税收1亿元,鞣制、硝染各类皮张3000万张,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将成为国内一流的毛皮硝染基地。今年,我们利用现有的日处理能力800吨的污水处理厂,引进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一流的北京鑫茂裘革制品有限公司(与香港合资)、北京龙顺毛皮有限公司(与意大利合资)两家企业,规划投资1亿元,实施了一期工程,预计年底投产,年可鞣制、硝染各类皮张1000万张,实现产值2.5亿元、税收3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000个。明年,我们计划再新建一个3000吨污水处理厂,实施二期工程,目前已有7家企业有意向入驻基地。6.毛皮加工园区,规划占地1000亩,目前,占地230亩、拟建30家标准厂房的一期工程已经完成用地调整、规划放线等前期工作,项目建成运营后年可实现产值7亿元,上缴税金6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500个。

三是抓基础。一是抓碎皮缝制。把碎皮缝制作为完善整个皮毛产业链条的基础和全县扶贫攻坚的第一主导产业来抓,重点是扶持有毛皮加工意愿的贫困户每户一台缝皮机。去年发放缝皮机1450台,累计已发放缝皮机5673台,皮毛产业覆盖全县贫困户3万户,贫困户人均年可增收2500元,全县贫困人口人均年增收1080元。二是抓特种养殖。受原材料涨价、农副产品抵扣等因素的刺激,发展特种毛皮动物养殖正在兴起,今年已新建貂、狐、貉、澳兔、獭兔等特种动物养殖园区10个。同时,我们把特种动物养殖与扶贫攻坚结合起来,扶持有养殖条件的贫困户发展特种养殖。目前,已发放獭兔、澳兔10万多只,覆盖贫困户3000多户。

四是抓政策支持。在产业发展,尤其是裘皮城建设和后期运营上给予了大力扶持。一是设立毛皮产业招商及广告宣传基金。裘皮城建设期间的税收县内留成部分和入驻商户的第一年租金、全部拨入国际裘皮城广告账户,共计6000万元用于广告宣传、举办毛皮节等宣传活动。二是从2013年起,前3年所缴纳的税收地方财政留成部分,全部奖励阳原国际裘皮城有限公司;第4、5年缴纳的税收地方财政留成部分,50%奖励阳原国际裘皮城有限公司。另外50%拨入阳原国际裘皮城有限公司广告宣传基金帐户。三是开业运营之日起,商城供暖所产生的费用,由县财政按第一年全额,第二年50%,第三年25%给予补贴,每年结算一次。四是免除阳原国际裘皮城第一年全部租金,县政府按免除租金的三分之一给予补贴,补贴金额为1800万元。

两年来,阳原毛皮产业发展得到了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皮革协会领导多次到阳原调研指导,对各项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有力推动,阳原毛皮二次辉煌正在启动。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全市重点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拉练观摩活动后,我们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落实市委最新指示精神,按照更高的要求把毛皮产业作为全县第一主导产业,站位全市重新深化谋划,进一步深化推动,盯紧、突破、攻坚。下半年后几个月和明年,重点打好“五大攻坚战”。

一是国际裘皮城成功运营攻坚战。国际裘皮城能否成功运营,是关系到整个毛皮产业兴衰成败的一个关键,也是关系到张家口整个旅游产业阳原这个节点能不能立起来的关键。我们将在宣传、广告、经营管理等方面,千方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招聘能人,组建运营团队,精心培育专业市场,特别是近期重点搞好国际裘皮城的招商和宣传工作,确保国际裘皮城经营火起来。

二是突破加工业攻坚战。毛皮加工园区,2014年完成征地和招商,并全面开工,力争引进规模以上工业30家;毛皮硝染基地,今年推动一期工程尽快竣工投产,二期工程完成招商,明年开工,力争再上一个日处理能力3000吨的污水处理厂,新引进硝染企业6—8家。

三是延伸产业链条攻坚战。着眼构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专业化生产的现代饲养模式,扶持特种养殖业发展,在完善 10个养殖基地的基础上,2014年集中培育36个专业村,力争新发展规模以上特种养殖10家。同时,围绕皮毛产业扶贫,再发放缝皮机2600台,拓展毛皮加工户2600户。

四是完善产业环境攻坚战。在今年皮检中心迁建阳原已开展征地以及购置仪器设备迎国检的基础上,明年完成各项工程建设;在与海关、商检共建出口基地的基础上,力争两家单位入驻阳原,为实施品牌战略和商城运营提供技术支撑和便利条件。

五是配套产业发展攻坚战。紧紧围绕国际裘皮城专业市场的发展,同步推进住宅公寓、物流服务、酒店餐饮等相关配套产业,形成毛皮市场辐射配套产业、配套产业服务市场发展的良好格局。

责任编辑人:潘飞

收藏:

Copyright 1998-2015 chinaleather.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10008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