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2022-04-28

来源:温州网

作者:

温州网讯 昨天,一份关于去年我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摆上了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与会人员的桌面,在审议过程中掀起一场关于“守护绿水青山”的热烈讨论。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做好城建环保监督工作,2018年开始将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列为常委会审议议题,并全面推进报告制度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自此以后,每年定期对这项工作进行专题审议,提出意见建议,为推进美丽温州建设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一串数据

折射温州环境治理之效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8.9%”“劣Ⅴ类水质断面清零”“全市共利用处置危险废物19.50万吨”……会场内,一串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亮眼数据,一下子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数据背后,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系统观念落实污染防治,以集成改革推进数字赋能,以协同治理推动减污降碳,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奋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开局首胜。

俯瞰瓯越,一场直抵基层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组织开展多轮扬尘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深入打好碧水澄清战,到2021年底全市累计完成143个镇街城镇“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深入打好净土清废战,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完成7大类495个无废细胞创建;深入打好基础设施提升战,加快构建并形成满足当前、适度超前、全面系统的环保设施体系,同时谋划启动新一轮环保基础设施提升行动。

在治标推行“当下改”举措的基础上,我市还着眼治本完善“长久立”机制,用好改革创新这把“金钥匙”,让青山绿水随行、蓝天白云相伴的场景渐成常态。持续推进“环保管家”扩面覆盖,范围涵盖电镀、制鞋、眼镜制造等重点行业25个专业园区、4000多家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三年行动,全年32.5万人注册民间河长,开展巡河活动12.4万余次,发放“绿水币”245万个,帮助发现问题7511个……同时还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迭代升级美丽温州“云管家”平台,初步建成“数智控尘”“污水智治”“云助企业”特色应用,基本完成水、气、声、土壤、固废等生态环境要素的多跨协同整合,推动数字化、科学化、精细化治理。

“青山青,绿水绿,蓝蓝天空白云白。轻风拂斜阳,白鹿衔花绕古城,城里城外好风光……”正如《温州环保之歌》所唱,下步我市将聚焦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坚定不移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色成为温州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最强竞争力。

三大变化

彰显人大精准监督之力

到温州瑞科金属表面处理公司视察集中酸洗情况、进乐清环保产业园区荣禹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处理情况……今年3月以来,温州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深入龙湾区、乐清市等地,查实情、献良策,以人大监督之力助温州护好一方净土,绘就生态画卷。

翻看此次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审议意见,每一条意见都凝聚着人大智慧,对我市破解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尚不稳固、环境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固废全过程管理还不到位等问题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以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为例,审议意见提出要加快补齐垃圾末端处理设施短板,加强对建筑垃圾、居民大件垃圾、园林垃圾等垃圾处理的研究,持续推进污水设施改造提升,并提高环保应急能力,切实保障我市环境安全。

“其实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早在2017年就在市人大专委会上开始推行,2018年进一步被纳入常委会监督议题,并实现市、县、乡三级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全覆盖,有效推动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依法落实,打通了生态环保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市人大城建环保委主任委员王爱光表示,开展环境状况报告,是人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定职责,常委会每年4月份都要听取上一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往年我们都是书面审议,今年参照省人大环资委环境状况报告实施方案,结合数字化改革工作,这项工作有了新改革、新要求。”他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环境状况报告有三大变化——由原来的常委会书面审议改为分管副市长在常委会上作专题汇报;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后要形成审议意见,交市政府落实办理,市政府于次年汇报上一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同时,还需汇报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结合市人大生态环境监督应用场景,对我市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线上监督”“数字跟踪”。“这些变化将推动人大构筑监督闭环体系,在提升监督质量的同时,确保审议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实效性。”王爱光说。

一批建议

展现代表心系生态之智

一项项务实举措、一组组亮眼成绩,为温州描绘出一幅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画卷,也在人大代表心中留下一幕幕美景。“温州历来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工作,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切实推动减污降碳。”市人大代表肖宗富把目光聚焦在“绿色发展”这一关键词上,建议积极出台绿色产业配套政策制度、评估奖惩等方面措施,围绕碳减排构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为绿色产业发展、绿色金融供给提供有力支撑。

来自龙港的市人大代表张培海则思考起“水”的文章,提出了关于推进珊溪生态用水设施建设,改善龙港河网生态环境的建议。“如果说河道清淤整治是河道‘大手术’,打捞保洁是河道保持‘身体健康’的日常监管,那么生态调水就是‘特效药’。”他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呼吁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龙港市域源水规划与生态供水管网规划布局,加快建设实施生态供水工程,保护河道生态环境。

市人大代表龚士苗发现,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城乡居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随之而来的“白色污染”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他建议通过制定专项基金、设备补贴、减免税收等政策优惠方式鼓励全市可降解材料替代品研发生产和应用,并加强部门治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政策保障、推进源头减量。“在前期回收阶段,可推广建立塑料回收站点、分拣中心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制定塑料回收利用行业补贴政策,将废弃塑料通过前端回收集中,切实减少‘白色污染’问题。”他说。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市人大代表谢忠辉关注的一大焦点。在他看来,近年来,我市采取一系列措施和行动,大力推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现了“增产又减污”,但仍存在农膜残留危害大、化肥农药流失风险高等问题。他希望在构建多部门合力齐抓共管局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农田退水“零直排”治理,加大资金投入,因地制宜建设生态沟渠、拦截坝等,从源头减少化肥、农药残留物入河,构筑生态优循环。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叶凝碧缪眎眎 通讯员周扬帆

责任编辑人:毕波

赶快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收藏:

分享:

Copyright 1998-2015 chinaleather.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10008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10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