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要闻>

 柬埔寨鞋厂订单告急!大量工厂撑不过三个月

柬埔寨鞋厂订单告急!大量工厂撑不过三个月

2025-07-11

来源:鞋界教授

作者:

近日,柬埔寨多家本地媒体同步抛出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大约 15 % 的工厂已经没有任何有效订单。还有 44 % 的工厂最多只能再撑三个月(数据来源:BFC、 ILO/IFC 联合调查)。27 % 的工厂正被买家“逼价”——对方试图把 36 % 的美国报复性关税原封不动压回供应商。(该数据为当地行业调查(未获ILO公开确认))

留给柬埔寨服装、鞋类、旅行用品等供应链的缓冲时间,只剩不到三周。

接下来比拼的,只有两字:生存。

时间线回顾:

三次节点决定行业命运

4 月 2 日,美国突然抛出49%的关税威慑。行业当时普遍认为只是谈判筹码,但已经有少数买家开始测试替代产能。

7 月 7 日,经过三轮磋商后,美方将税率下调至36%,并明确 8 月 1 日 正式生效。此时大多数品牌才确认“这次玩真的”。

7 月 8日,当地多家媒体几乎同时发布警报:断单比例加速攀升,工厂开始裁员、自救、寻求外迁。窗口期被压缩到“以周计”。

7 月 8日,柬埔寨副总理兼发展理事会第一副主席孙展拓召开记者会,就美方征收36%关税的谈判结果发声,并呼吁在柬投资者保持冷静。

倒计时中的多重冲击

订单持续恶化:BFC(Better Factories Cambodia)与 ILO/IFC 的联合调查显示,超过四成企业只能再运转一到三个月,约 10–15 % 的工厂已经“零订单”。

关税叠加买方压价:36 % 的额外成本直接把 FOB 报价推高 10–20 %。美国买家要求工厂自行吸收的幅度最高已达 15 %(路透社同证),利润率被压到地板以下。

就业与社会风险累积:悲观测算指出,将有数十万岗位悬于失守;受影响人群以女性一线工人为主,社会冲击面远大于企业层面。

逃生通道:

每一条都痛,但都比“坐等”好

成本共担模式:通过把关税、汇率、燃油费等拆分进报价,让买家、供应商、渠道分别承担一部分。代价是净利率跌到 2% 以下,任何物流波动都可能瞬间亏损。

产地再布局:把高税目工序转移到越南、泰国、孟加拉等地,利用东盟零关税和原产地规则“拆链再拼”。但新产线投产至少要四到六个月,中小厂难以承担过渡期现金流。

自动化与小单快反:引入自动裁剪、自动缝制,把人力成本砍半,对冲一部分关税压力。

柬埔寨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坐标正在改写

高端运动品牌正在加强越南、印尼布局,把柬埔寨降为补单库。

快时尚与跨境电商则将目光投向更低成本、尚未被征税的地区。

资本评估从“低工资+稳态产能”变为“政策波动+劳工合规”,ESG 舆论一旦放大裁员冲击,买家撤离速度可能再次加快。

结语

任何依赖“低税率+低工资”筑起的竞争优势,都只是洼地而非高地。一纸关税通知足以填平洼地,而真正的竞争力来自对不确定性的快速应对能力。

工厂:按 36 % 税率重测现金流,决定是“关、停、并”还是“转、投、融”。

品牌买家:尽快完善 2025 Q4 至 2026 Q1 的排产备份方案。

时间从来不是用来硬熬的,而是用来购买确定性的——无论代价多残酷。

责任编辑人:樊永红

赶快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收藏:

分享:

Copyright 1998-2015 chinaleather.or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皮革协会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1000851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378号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外大街18号金贸大厦C2座708室 邮编:100044